我们用“领会”这个词取代“知道”这个词,因为我领会虚无,我才领会存在,同样存在也不是知道的对象,因为存在通过非存在把它比较出来,正因为非存在不可能是你知道的对象一样,存在也不是你知道的对象,所以你只能知道存在者,但你不可能知道存在本身。
5月20日晚19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公开讲座在抖音@复旦哲学人 账号开播。王德峰教授作为嘉宾从“艺术何为”、“时代何为”和“艺术批评何为”三个方面,为网友讲解了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以及对于艺术批评的认识。
“你们不是在等待我,是在等待哲学。”考研去了哲学系后,他选择了当时颇为热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看来,“马克思打开了一种新的本体论视域,全世界真正领会的人并不多,在《巴黎手稿》中的本体论革命,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则升华为历史唯物主义,而最终成果集结在《资本论》中。”
首先想问一下,就是说这样的科学理论的话,它是不是本身一定是有价值的?另外就是说,如果说在我们当代社会,现在有那么多的科技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被资本所利用的话,那么怎么在这样的现实下面去做到这样的一种比较积极的、向善的价值?
布鲁克纳在维也纳开始创作交响曲的时候,有一位叫汉斯里克的乐评人,老是和布鲁克纳对着干。汉斯里克是勃拉姆斯的忠实拥趸,有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融合到炉火纯青的勃拉姆斯珠玉在前,汉斯里克认为布鲁克纳的作品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审美目标上,远远达不到标准。
095运伟大之思者,行伟大之迷途?——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纳粹分子海德格尔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曾经这样概括亚里士多德的一生:“亚里士多德出生,工作,去世。”—我想这应该就是哲人最理想的人生了吧:思想与生命完全同一,绝对精纯,毫无杂质。
王德峰教授认为哲学是要“领会和把握支配万事万物的主宰的最高的东西”,那才是智慧。我要问的是:这个“最高的东西”,这个哲学家所谓的“智慧”,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王教授没说。不但王教授没说,我发现受过西方哲学训练的人们对这类问题总是回避。“存在就是被感知”,感知是哪儿来的?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林晓晖“哲学王子”王德峰从复旦的H5301教室火到了b站。这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入驻b站后短短两天,涨粉20万。许多复旦哲学系的“走读生”慕名而来,在评论区催更上课,纷纷留言,说是在王老师的课里,找到了他们的“精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