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时,面对所谓的低价“内部房源”“特殊关系”,你以为是捡到的“馅饼”,实则可能是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捡漏”的最终结局或许是钱房两空。8月12日,记者从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获悉,该局于近日破获以“出售单位内部房”为幌子的诈骗案件40起,涉案金额高达2420余万元。
来源:环球网 案件背景:商品房作为解决普通百姓家庭衣食住行中“居住”需求的消费行为,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占据着大部分老百姓家庭的重要收入占比,有时甚至需要以“掏空6个荷包”及“背负三十年贷款”来实现这一重大消费目标。
买房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人生大事,特别是在选择二手房的过程当中,购房者还是要多留个心眼,注意相关风险。今年六月,市民纪先生买下了一套位于宝山区的二手房,但是交房后没几天,一名男子突然带着人撬锁住进了纪先生的房子,真正的业主纪先生有家不能回,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购房热潮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购房者急于购房的心理,通过精心设计的骗局,让购房者一步步落入陷阱,牟取不义之财。他们谎称有“特殊渠道”,以低价或优质学区等为诱饵吸引购买者,伪造相关文件,骗取购房者钱财。在“交易”时,不法分子还试图制造“证据陷阱”,逃脱法律的制裁。
去年,朋友老张兴冲冲买了套“特价学区房”,结果交房时傻眼了——说好的地铁口变成3公里外的规划站,精装修墙面一抠掉渣,最扎心的是,孩子上学还得交赞助费! “早知道这些坑,我至少能省30万!” 老张的惨痛经历,正是千万购房者的缩影。
因为需要买房子,这些年没少关注房地产市场,也没少踩盘,多少算有了一点长进。在贝壳销售的鼓动下,我在跨年的最后一天去了楼处,看的94的房子比较合适的楼层基本没得可选了,就还有一个四楼凑合可以考虑,其他楼层更差了,当时决定不了,销售看出了我的犹豫,抛出了杀手锏,说您可以先交三万元诚意金,给您保留两天的房源,两天后不买自动放弃,诚意金退回。
“买套房吗?你出钱,我出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限购政策、逃避债务、隐藏财产以及获取贷款等因素,“借名买房”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这种事常发生于熟人、朋友或亲人之间。“借名买房”究竟靠不靠谱呢?“借名买房”的相关操作有哪些潜在的法律风险?
来源:【生活帮】买房能返现?还能返现30万?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儿!3月24日,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栏目就报道了这样一件事。烟台的张先生2023年5月底在芝罘区港城华府小区购买了一套价值 130 多万的房子,并和销售人员签订垫资协议。
7人掉进“捡漏”陷阱一房产中介因合同诈骗罪获刑购房人拿着多年积蓄,满心欢喜地以为“捡漏”买到了低价房,却没想到不仅房子没到手,购房款也被骗走了。这些低价房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猫儿腻?日前,这个将法拍房虚构为低价房出售的骗局被揭开,骗子陈某落入了法网。
如果有房地产商或者贷款机构告诉你可以“零首付”购房,切莫轻信,因为等着你的很可能是个套路。近期,“零首付”购房套路时有出现,对购房者来说,“零首付”看似轻松划算,实则增加了经济负担,暗藏诸多风险。日前,河北金融监管局发布2025年第1期金融消费者风险提示:防范“零首付”购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