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说饮毒酒用来解渴,比喻人们采用错误的方法,去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后果的作法。这个成语的鸩是什么呢?怎么又与毒有联系呢?原来这个鸩是一种身上带有剧毒的鸟,鸩读作Zhèn,鸩鸟。
【典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谞传》: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释义】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其羽毛泡的酒能毒死人。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厚的底蕴、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影响,一直吸引着无数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的目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徽州大观——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正是对徽州文化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展示和解读。
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尤其是钱财物品,该是你的你才有可能得到。命若穷,掘得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得白纸变成布。世人皆爱财,还痴迷求财,却不知道财从何处来?其实,财就在我们命里。在《大学》里明确做了解释: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系我国道教经典著作,全篇都在劝导世人断恶修善,被誉为古往今来中华第一善书,时至今日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的为人处事,都具有十分价值的借鉴意义,亦值得每一个人去了解、阅读和学习。在前面的文章中,鄙人费了大量的笔墨去翻译、解释、论述该作所列举的罪过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