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的乔阿婆出生在巨鹿路280号—288号,手拎马桶也用了70多年。“一把年纪,每天要爬两层楼,去百米以外的倒粪站倒马桶。马路对面高楼林立,自己拎着马桶都觉得不好意思。”乔阿婆做梦都想有个抽水马桶。
11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上海江宁路附近发现了一处“倒粪站”,引发众人关注。12日下午,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由于附近老旧小区较多,的确存在倒粪站这样的生活配套设施,目前街道内还有3处。
要说西大街哪一段最是热闹,还是吊桥到虬桥这一段吧。护国寺菜场、肉庄、熟食店、饭店、饮食店、食品店、百货店、布店、药铺、剃头店、水果店、补碗店、老虎灶、白铁铺、五金店,当然,邮局(兼售报刊)是断不可少的,还有家储蓄所。
住房紧张和倒马桶曾是大多数上海人的集体记忆。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石库门、广式里弄、简屋等旧里在建造之初就没有给每家每户配备卫生设施和相应的排污管道。而上海的另一些民居建筑,比如新式里弄、花园洋房和西式公寓,它们的设计标准比较高,当初是有抽水马桶甚至高脚浴缸的。
“倒了三十四年痰盂,终于能和这种生活说拜拜了!”用上了抽水马桶的白阿姨兴奋地对邻居张阿姨说。白阿姨居住的北京东路360弄小区是黄浦区外滩街道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小区,属于二级以下旧里,居民每天拎马桶、倒痰盂生活。
说起上海的"网红楼"南京路步行街背后宁波路、石谭弄上的“纸片楼”一定“榜上有名”从正面看TA没什么不一样但从靠近石谭弄的一侧看楼身“薄如纸片”据说墙面最窄的地方只有20厘米许多网友看到这幢楼的第一反应都是“里面怎么住人?
说起上海的网红地标楼除了众所周知的武康大楼位于南京路步行街背后宁波路、石谭弄上的“纸片楼”也一定会被大家想起这座老楼在宁波路石潭弄的最南端大楼的正面看起来和普通的居民楼并无差别↓↓↓但是换个角度从侧面看,奇观来了!
今天的城市更新系列,让我们共同走进四十年前的上海滩“楼王”,徐汇新村。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地标性建筑,徐汇新村九栋高层住宅,曾经承载着上海人对于住房的所有想象。如今时过境迁,当年的楼王逐渐淹没在时代洪流中,如何做好保护传承,新一轮的修缮工作已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