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学者研究出土简牍发现,从秦代到三国时期,执政者对小吏贪腐行为“紧盯不放”◆ 已经解读出的长沙、湘西、益阳等地出土的简牍,显示从秦汉到三国魏晋时期,反腐制度建设已经趋于严谨、缜密◆ 妥善保护和深入挖掘古代简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助于厚植廉洁文化土壤,巩固廉洁文化阵地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林南华 蒋丹 双牌报道“怎么一张公函吃了三餐?”“我这边的台账也发现了可疑问题……”日前,双牌县纪委监委在对该县某局开展节日期间纠治“四风”专项监督检查时,发现“一函多餐”问题,部分“一函三单”中存在接待函单位人员与审批单单位人员不一致的现象。
违规接待带来的公款大吃大喝、奢靡浪费等现象,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严重破坏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制度,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被攻克,不正之风惯性得以扭转。
在解释说明并补上了被接待单位的接待公函原件后,这个报销流程于近日完成。根据规定,对于安排公务接待的,要求提供被接待单位出具加盖公章的公函原件、接待单位经分管领导审批过的接待审批单、包含所有菜品及其单价和列明消费明细的菜单、被接待人员信息的清单以及接待场所开具的财务票据。
日前,湖北省大悟县委第五巡察组对县人社局开展专项巡察,在该局下设的人社中心进行督查时发现了一张奇怪的公务接待函。“新城镇去芳畈镇的公务接待函为何就餐地点在城关镇?两镇接待人员与被接待人员数量为何对不上?
“陈某在分管机关工作期间,违规公务接待、审核同意用公款支付违规接待费用,给予警告处分……”近日,湖北省兴山县纪委监委到某乡镇现场宣布处分决定,并制发监察建议书,督促该乡镇进一步完善财务报销制度,规范公务接待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