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沈迅 通讯员 王朝辉)5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昭通学院联合承办的“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昭通学院举行。
7月16日,第三届青藏高原发展论坛暨“生态振兴与高原乡村建设”专家学者一行前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下辖村落进行实地调研考察。首站来到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藏药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当地藏药传承发展创新情况。
中新网重庆7月5日电 (肖江川)5日,“绿色中国·和美梁平”第四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在重庆梁平举行。院士、专家及川渝七区县、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代表齐聚一堂,总结交流和美乡村建设经验,展望和美乡村建设未来愿景。图为明月山·百里竹海景区。
【来源:浙江日报】本报宁海12月27日电 (记者 谢履冰 通讯员 周瑞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7日,浙江省乡村文化产业运营人才培育推进会在宁海县举行。来自全省各地近300名乡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企业家、文化工作者汇聚一堂,围绕人文乡村建设开展一系列探讨。
作为“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核心论坛之一,本次论坛由电子工业出版社联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围绕“以数字化技术高效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主题,邀请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共探乡村数字治理,推动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
在达拉特旗乡村振兴学校报告厅,李昌平粗壮的手指忽而伸向天空、忽而压下,面部表情不断变化。2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召开的内蒙古“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李昌平应邀参加并发言。
回溯历史,广泛存在于二十世纪中国的百年乡村建设实践立足国情与乡土脉络,包括张謇、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陶行知等在内的著名知识分子或实业家,通过回归乡土脉络、整合各种建设性力量并融合中西优秀文明,在乡村基层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为二十一世纪启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10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在九十多年前“乡建实验”之地触摸乡村巨变——为求解旧中国“四大病症”,晏阳初举家在冀中这个村庄“实验”了近十年》的报道。在冀中平原,有一座梨园,因一个人而出名。
我只知道他是一位革命先烈,却不知道他也是一位乡村建设先驱。他叫黄展云,出生于福州永泰白云乡。他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是孙中山先生的党务秘书及大元帅府秘书。他曾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参与策划黄花岗起义,兴办福州第一所新式学堂——蒙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担任福建都督府教育部长。
中新网重庆11月18日电(梁钦卿)“以农民为主体的‘村歌’实践不仅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还有助于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为村庄发展带来新气象。”西南大学副校长葛信勇18日表示,要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同时强调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