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池沟配水枢纽旁的黑河景色(7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引汉济渭工程引来的一部分汉江水,将从这里流入黑河,并最终汇入渭河和黄河,润泽关中大地。 历经十余年建设,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7月16日成功实现先期通水。
央广网北京7月16日消息(记者陈锐海)记者从水利部获悉,7月16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本次通水从三河口水库取水,经过秦岭输水隧洞,自流12个小时进入黄池沟配水枢纽。通过黑河供水连通洞进入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供水管线,实现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先期供水。
6月17日,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通水阶段验收,这标志着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具备通水条件。验收组专家深入工程一线,实地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详细听取了参建各方工作汇报,经充分讨论,形成《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通水验收鉴定书》,同意通过通水阶段验收。
盛夏清晨,位于西安周至县的黄池沟配水枢纽,偌大的分水池内,一泓碧水清澈纯净、波光粼粼。这里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节点。源自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汩汩清流,在近百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中长途跋涉,从这里奔涌而出,一路进入黑河西安供水管线,直送西安主城区。
上午10时许,随着引汉济渭黄池沟分水池的进水闸门缓缓开启,一股股源自汉江的清澈水流,在秦岭输水隧洞里经过了12个小时的漫长旅程后,通过黑河连通洞,进入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供水管线,向西安供水,宣告引汉济渭通水。
中新社西安7月16日电 (记者 阿琳娜)历经十余年建设,引汉济渭工程16日正式向西安通水,实现了先期通水。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引来的江水,穿过近百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后,将补给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记者从水利部获悉,7月16日,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长江、黄河在关中大地实现“握手”。引汉济渭工程平面布置图。水利部供图本次通水从三河口水库取水,经过秦岭输水隧洞,自流12个小时进入黄池沟配水枢纽。
引汉济渭工程今天通水 汉江水穿秦岭润三秦记者:王冬 周杰 董少 波杨晗 李涛【导语】历经16年艰苦奋战,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今天通水,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引水,穿越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后,最终惠及关中、补给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实现长江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善治秦者先治水”,是秦人自古就有的传统。这是一幅壮美的画卷。十多年来,引汉济渭工程从顶层设计到建设实施,从“一张白纸”到“奠基生长”,工程建设争分夺秒、全力推进,创造了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伟大工程。这是一首激昂的乐章。
那我国为何要凿穿“龙脉”,这样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为何要规划引汉济渭工程。其中隧洞总长达98公里,源头黄金峡水库到中间的三河口水库落差更是超100多米,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哪有水向高处走的道理,更何况还要向上走100多米,因此隧洞的挖掘以及引水向上走就成了此工程最大的难题,那面对这样的难题我国是如何解决的呢?
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新华网黄池沟配水枢纽旁的黑河景色(7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引汉济渭工程引来的一部分汉江水,将从这里流入黑河,并最终汇入渭河和黄河,润泽关中大地。黄池沟配水枢纽(7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盛夏的清晨,位于周至县楼观镇的黄池沟配水枢纽,一泓碧水清澈纯净。奔忙的“护水人”在一遍遍巡查中守护一方水域,呵护着“幸福之泉”。这里是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节点,源自汉江的清流,穿越98.3公里秦岭隧洞,就是通过这里进入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供水管线,进入西安主城区。
黄池沟配水枢纽旁的黑河景色(7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引汉济渭工程引来的一部分汉江水,将从这里流入黑河,并最终汇入渭河和黄河,润泽关中大地。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新华社西安7月16日电(记者张斌、邵瑞)历经十余年建设,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16日成功实现先期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