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红遍大江南北。在这部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来自沂蒙山区的连长梁三喜为掩护战友赵蒙生,中了敌人的冷弹,倒在山坡上。当战友清理梁三喜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左胸口袋里有一张血染的欠帐单,欠账总额是620元。
黎以战争,让黎巴嫩变得千疮百孔,无数未爆炸弹散布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无数人失去家园,失去家人,这就是战争留下的惨痛代价,此时的黎巴嫩无疑是个令各国避之不及的是非之地,而以保卫世界和平为己任的中国维和军队一马当先,立即向联合国请任,并迅速派出了第,一支由182人组成的工兵分队赶到黎巴嫩。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虽然打赢了,但对于有些战士来说,赢得有点惨烈。在士兵中,有一些战士有一个极其危险的工作:排雷。为了保证大部队的顺利攻击,排雷兵会先期进入雷场,进行扫雷工作。越战时,越南的地形极其复杂,越军充分利用这一点,并在我军可能的进攻路径上,埋设了大量的地雷。
捷报传来,总参谋长杨得志指示昆明军区,第11军第31师按计划于明日攻打者阴山。根据31师的作战部署,92团在右翼担任助攻,任务是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在995.5高地东北侧突破越军防御,向1052.4高地实施主要攻击;
据乌克兰TSN电视台1月10日报道,一名来自乌政府军第33独立突击营,化名为“豹子”的军人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他们最近与朝鲜士兵在库尔斯克战场交锋的情况。他说,朝鲜军人采用的是前仆后继式的“绞肉机”战术,不借助任何工兵设备,肉身排雷,强行往前推进。
数十年的中越战争 终于落下帷幕虽然两国政府 已重修旧好可边境的“战斗” 却从未停止时至今日 中越边境依然危机四伏时间回到 1992年春天西南边陲的 某部作战指挥中心 高级将领云集他们正在商议一起 大规模的战斗部署与此同时 我军官兵 正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边境死亡地带挺进 准备投入
1962年10月20日,在西段地区,新疆军区组织机动部队和边防一线守点分队共约1个加强团的兵力,在北起神仙湾,南至扎西岗,正面600公里的地域内,配合东段我军主力作战,于天文点、河尾滩、空喀山口、阿里4个方向对入侵印军之114旅实施反击,全部清除了印军入侵设立的43个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