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北京网友发帖讲述自己和男友一家人今年2月在广东顺德吃鱼生,结果5月份时多人被查出血液嗜酸指标超标。男友更是超标50倍且持续发烧,一度被怀疑患上白血病,随后被诊断为患上肝吸虫病,辗转北京、无锡、上海多地治疗,直到最近才好转。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梁辉 匡莲子)像瓜子仁一样的虫子,一条一条从李宇(化名)的肝胆管里被吸出,还在游动。这个55岁的祁阳男子没想到,困扰自己30多年的“体虚”,竟然是平时爱吃的生鱼片引起。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周珊年轻男子酷爱吃生鱼片、蛇肉、牛蛙,饲养蜥蜴作为宠物,没想寄生虫悄然入体,一朝发作满身红斑,肌肉游走性疼痛。医生提醒,一旦驱虫不及时,导致寄生虫移行至颅内,更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病症,甚至危及生命。
吃鱼生是很多人钟爱的美食体验,特别是新鲜的刺身配上芥末酱油,简直让人停不下来。但你知道吗?这种看似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暗藏杀机。一种名叫肝吸虫的寄生虫,正潜伏在鱼生中,伺机而动,对你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案例:吃鱼生的代价 最近我们科接诊了一位40岁的男性患者。
早安轻松一刻<滑动可点击放大查看>——小柒爱生活(网红插画师)每天第一声问候,从申工社开始今日天气今天(4月21日)天气以多云到阴为主,偶有零星小雨,对出行影响不大。全天气温在15℃-22℃之间,体感总体比较舒适,东到东北风,风力有3-4级。
岳阳晚报全媒体讯(记者 罗凯 通讯员 梅艳)近日,一位特殊患者来到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血吸虫病国家重点专科。他曾在其他医院做过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T管引流等治疗,现带管来该院就诊。专科主任段娟接诊后,意外发现其引流管中有瓜子壳大小的蠕动生物。
潇湘晨报·晨视频记者从湖南省人民医院获悉,近日,医院肝胆外科团队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时,从其体内冲洗出20多条还在游动的活虫。55岁的李宇(化名)生长在湖南省祁阳市农村,当地有一道独特的民间佳肴——祁阳鱼鲊,深受百姓欢迎。李宇也十分喜爱这道用本地草鱼制成,口感鲜、嫩、香、爽的生鱼片。
此前,广东的张先生因为长期的腹痛与贫血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张先生肠道内竟然有一条长达60cm的绦虫。经了解,张先生平时喜欢吃生鱼片、刺身等生食,而这些生食可能会带有寄生虫的虫卵,进入肠道后在内生存繁殖幼虫,严重可致肠道梗阻、腹泻腹胀等症状。
【本内容为故事性医疗科普文章,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医生,我真的不能吃鱼了吗?"刘阳坐在诊室里,眼神中充满了不安和困惑。作为一名资深美食博主,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吃鱼而躺进医院。我看着眼前这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不禁叹了口气。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通讯员 周珊小酌配生鲜是炎炎夏日里众多市民的饮食热选,但与鲜美食材相伴的却是“虫从口入”的风险。近日,两位老人因吃了三次鱼生,出现多种不适,被查出感染肝吸虫病,夫妻俩不得不住院接受驱虫治疗。
俗话说“病从口入”,现在我们越来越注意食品安全问题。虽然现在的外卖多种多样,方便快捷,但您是否也担心自己吃到黑心作坊不干净的食物或者一些三无的预制菜呢?有关外卖卫生问题的讨论一度甚嚣尘上,一些商家隐匿在各种犄角旮旯,环境卫生堪忧,老鼠蟑螂乱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武汉某医院急诊科接连抢救2名因生吞鱼胆导致器官衰竭的患者小小一个鱼胆为何有如此大的杀伤力?鱼胆毒性胜砒霜!不论生食、熟食都会中毒鱼胆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干部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
鱼肉被视为健康的“营养王者”,种类丰富,做法多元,是餐桌上的“常客”。但再有营养,也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有4类鱼更是需要谨慎食用。01、适量吃鱼能降低死亡风险鱼类中含有多种心血管保护性营养,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α-亚麻酸),维生素D和硒等。
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前言广州桂林60多岁的俸女士,因不明原因的上腹胀痛、恶心,前往解放军第924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过检查发现,俸女士,肝脏被“吃掉”三分之一,检查发现,凶手竟还是一条“鱼”!那么,俸女士,到底吃了什么?活的鱼又怎会跑身体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