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 刘育英)在28日举行的联想2020年创新科技大会智慧城市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推动的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展开对话,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模式。
但是,与人口高速增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相伴的是“城市病”的出现,比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等问题。以北京为例,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北京市通勤出行特征与典型区域分析》中的数据,北京六环内范围内的平均通勤时间高达56分钟,平均通勤距离12.4公里,而对于不少居住在郊区在通勤族而言,平均通勤距离则达25公里左右,单程通勤时间近2小时。
这是因为很多人家里都有了不少智能设备,比尔智能电暖气、智能音箱、智能灯泡等等。智慧城市是指利用技术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生活方式,智慧城市项目可以涵盖从电力分配、交通系统、路灯甚至垃圾收集等等方方面面。
伴随数字文明演进,城市发展样态、格局及其进程正被重塑。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产物,正成为数字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城市转型发展样态。其成长韧性与可持续力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及城市发展潜质的重要标尺。
我有一位在县级市当领导的叔叔,他三年前曾经问我这个在北京做了几年IT记者的侄子,什么是智慧城市?当时我确实解释不清这一问题,印象中,智慧城市一直停留在平安城市或一些纯技术范畴。 时至今日,也许我可以给叔叔打个电话,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举措。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打造一个“智慧、生态、现代”的国际化新城,让城市变得更加智能、宜居和高效。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的重要路径。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撰写的《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报告对外发布,这也是国家统计局重大统计专项课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