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记者从“国际防治沙尘暴日”研讨会上获悉,我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由1981—2010年均值17次减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
光明网讯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近20年来,我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由1981—2010年均值17次减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沙尘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沙尘暴对人类和自然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全球约3.3亿人,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到中国北部再到澳大利亚等地区。这一人口数字还将上升。气候变化再加上土地管理不善正在破坏半干旱地区的植被,导致荒漠化,并引发一系列更频繁、更残酷的风暴。
2023年6月8日,联合国大会将7月12日定为国际防治沙尘暴日。沙尘暴政策和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减轻风蚀的影响来减轻社会脆弱性。中国始终高度重视沙尘暴防治工作,1978年批准并实施“三北”工程,努力恢复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新华社德黑兰9月10日电(记者沙达提)为期两天的国际防治沙尘暴大会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幕。伊朗总统莱希出席开幕式并在讲话中呼吁各方加强环境保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呼吁加强国际合作。2023年6月1日,埃及开罗笼罩在沙尘中。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国际防治沙尘暴日”研讨会上获悉,近20年来,我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由1981—2010年均值17次减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
原标题:近十年中国春季沙尘天气减至年均九点二次记者从近日举办的“国际防治沙尘暴日”研讨会上获悉,中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由1981—2010年的年均17次减少到近10年的年均9.2次。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记者当天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获悉,近20年来,中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由1981年至2010年均值17次,减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
今天(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记者从“国际防治沙尘暴日”研讨会上了解到,近20年来,我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由1981—2010年均值17次减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
中新社库布其8月27日电 (记者 李爱平)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简称论坛)27日闭幕,在闭幕式上发布的《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共识》倡议: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让荒漠造福人类。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七星湖开幕。
新华社开罗9月7日电 综述:中东国家期待借鉴中国防沙治沙经验新华社记者国际防治沙尘暴大会将于9月9日至1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饱受荒漠化和沙尘暴肆虐之苦的中东国家,期盼能够借鉴中国成功的治沙技术和经验,共同防沙治沙。
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3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14日晚,蒙古国肯特、东方、苏赫巴特尔、南戈壁、中戈壁、戈壁苏木贝尔等多省发生暴风雪和强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风速达到每秒20米,阵风达每秒30米至34米。造成中国近10年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