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一场“振衣千仞——魏晋古琴曲音乐会”在上海举行,此次音乐会由青年琴人徐涵芝演奏,所选曲目如《碣石调幽兰》、《招隐》、《长清》、《短清》、《秋月照茅亭》等曲的创作或传承时代,大致为东汉末年到南北朝。
01《关雎》同名诗歌为《诗经--国风》第一篇,孔子曾经赞美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现存琴谱多为无词琴曲。02《伐檀》后人根据《诗经--小雅》而作。是一首伐木歌,反映了人民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懑情绪。03《鹿鸣》诗见《诗经.小雅》首篇。原为周朝宴乐群臣嘉宾所用。
11月3日,孔学堂邀请贵州省古琴学会会长吴若杰老师讲学,主题为《浅谈古琴弦歌之美》。吴若杰,贵州省古琴学会会长,播州古琴研究会会长,第六、七届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专委会委员,贵阳孔学堂溪山琴社名誉社长,贵州省古琴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贵州省吉他学会名誉会长,师从卫家理先生习琴并得到多位名家悉心指导,已举办多场个人音乐会及专题讲座,出版古琴专辑《桐吟箫埜》,发表《以琴观心 明心善用》等琴学论文,其打谱演奏的《梅花三弄》被收录于《琴重虞山-中国古琴名家名曲集》及《西麓堂琴统钩沉》中,有多首原创作品及打谱作品。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除了与家人一起团圆,自然也少不了琴友间的抚琴问道,畅叙幽情。光是札记君,朋友圈就被各大琴馆的中秋雅集刷屏了。中国文人历来爱“秋”,历朝历代,以“秋”为主题的作品不在少数。这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在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亦是如此。
12月14日,2024年孔学堂古琴文化系列活动之“瀞和清音——浙派姚门师生古琴音乐会”在贵阳孔学堂成功举办。音乐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姚公白先生领衔的瀞和琴社师生倾情呈现,通过十多首经典曲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古韵悠扬的视听盛宴。
我国流传下来的古琴谱非常多,从六朝时期陈桢明三年丘明传《碣石调幽兰》起,至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裴铁侠编撰的《沙堰琴编》止,共记载了三千三百六十多个不同派别的传谱,去其重复,共计有六百五十余首不同曲名的琴曲(建国后创作的新曲和琴书谱集不计入其中)。
(以下视频排名不分先后,仅按音乐会节目顺序)01张子盛《高山流水》高山流水的知音之遇,是久久觅而不得的相知。那来自远古的理想,不只在传说中,也镌刻在了古琴的身体上。琴之高处,琴弦如流水长逝而去,山水之间,有清风,有明月,更有人的身影。
专注古典诗词 | 鼓励原创文学【古琴名家(春秋战国)】孔子:春秋时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约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师旷:春秋后期晋国著名宫廷乐师。
闽南语歌曲是主要以闽南语方言进行演唱的歌曲,它不仅传承了闽南地区的古老音乐基因,还在台湾等地落地生根,随着移民的足迹传播到海外,是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闽南乡亲维系情感的坚韧纽带。那熟悉的旋律、质朴的歌词,承载着一代代闽南语社群民众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