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来源:【山东电视文旅频道】“问道儒学 行知天下”大型文化思辨节目《尼山杏坛·行思天地间》——探寻“天下为公”思想的历史渊源与时代意义今晚19:30,主持人辛凯将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武黎嵩、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颜炳罡、华侨大学哲学副教授寇哲明(英国)、中
孙中山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孙中山胸怀将中国建成民主共和国的崇高政治理想,在辛亥革命艰难复杂的斗争中,不计个人功利名位,从容进退,终使辛亥革命取得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的伟大胜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开始迈入新的历史时代之标志性事件。
编者按: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系列微视频《成语里的中国——二十大报告经典成语解读》,旨在引导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光明论坛·温故】作者:杨朝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关于“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也曾留下振聋发聩的箴言:“国家非一人之天下,非一家之天下,非一党之天下,非一族之天下,非一教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为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孔子的学说和思想,自汉代以后,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其修齐治平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孙中山重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来为革命事业服务,其对孔子的学说非常推崇,在演说中多次引用孔子言论,对其有着高度的评价。
8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致辞,致辞强调“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始终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