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水洲城记】在长沙太平街的贾谊故居里,一口古井,依稀映出一位汉代的儒生形象。2200年前的冬季,漫长而寒冷。窗,在冻硬的冰雪中发出碎裂的声音。漫漫长夜,只有井旁的一轮残月和窗台的烛光,间或几声猫头鹰“咕咕”的叫声,陪伴这个身影在孤独地坚守。井水研磨的墨汁,已经凝冻。
□王小杨(一)公元前173年,或许是从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到调任梁怀王太傅,离开了那个偏远、蛮荒的流放地,当初把他撵出中央的周勃、灌婴等重臣,不是已死,就是不问政事,贾谊怀才不遇的苦闷终究是少了些许。而且当时,高祖与惠帝年间积蓄的问题与矛盾,到了文帝时,已愈发明显与尖锐。
西汉初年,社会仍动荡不安,除了匈奴的入侵之外,又有富商巨贾的奢侈浪费,诸侯王的割据、谋叛的内忧,整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贾谊向汉文帝献此治安之策,要汉文帝多封诸侯而削减其势力。本文排比的气势很强,处处可以看见排比的句法,体现了汉朝赋家的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提到:“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澎湃新闻获悉,“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其中“居延汉简”专题位于博物馆第六展厅,展览不仅溯源了简牍发展历史,系统介绍了居延汉简的发现历程和重要文物,生动地展示了居延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戍边吏卒的重要职责,真实还原汉代边塞屯戍的军队面貌,还从衣、食、住等后勤保障中展现戍边吏卒的日常生活,以及戍边吏卒在工作之余的学习情况,让我们得以窥见两千年前居延戍边生活的细节点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汉初所封的140多个列侯,大都居住于长安未央宫北的甲第区,也即北阙甲第。这些功臣元老的宅邸相互毗邻,串联起来极其方便。“诛吕之变”就是陆贾居中联络,陈平、周勃、灌婴等北阙甲第功臣集团,“串联”起来发动的。而“列侯之国”却是让列侯们到自己的封地去,不要集中在长安。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汉·贾谊《治安策》【释义】为了国家而忘掉自己的家,为了公众利益而忘掉私利,遇到好处不随便追求,遇到祸害不随便躲开。【解悟】舍小家为大家,重视群众的利益,勇于担当责任,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