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 作为中国两大主粮,水稻、小麦相关育种研究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最新消息说,该所储成才团队和高彩霞团队通过合作研究,最新找到调控水稻、小麦穗发芽问题的一对基因“开关”,包括负调控种子休眠的关键基因SD6和正调控种子休眠的基因ICE2。
来源:【黑龙江日报】抢农时就是增效益,早行动就是争主动。江川农场牢固树立“早”字当头、“抢” 字当先意识,做到科学抢早,各项生产环环紧扣不脱节,为水稻丰产丰收开好头、起好步。“大棚积雪必须清干净,一方面清雪时间充足,另一方面土壤解冻也更好。
本刊记者 郭志强|湖南报道“每年春节前,为了应对低温和雨雪,我们会提前把种子送到各种粮大户手里,以避免异常天气耽误春耕。”1月下旬,正是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史勇敢年关最忙的时候。2025年,史勇敢的公司计划供应优质种子超过2000万公斤。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运海秧好半年稻,苗好七分收,目前水稻育秧进入了关键期。3月27日一大早,在罗山县周党镇桂店村一个育秧工厂里,粉碎机正在把一块块坷垃粉碎成细细的粉末。工厂负责人包乃勇解释道:“这是育秧用的土,粉碎后与有机质等混合到一起,装到穴盘里育秧。
农户透过塑料薄膜查看种子情况。一粒粒金黄的水稻种子播撒在育秧田中。农户开着农机平整农田。育秧大棚内承载农户一年的期望。水稻种子萌发新芽。水稻种子铺在整理好的田地里。合作社开展育秧工作。受访者供图“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春季水稻的育秧,水稻成熟大约需要120天,七八月份应该就能收获了。
记者从8月29日在北京和上海同时举行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暨空间站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阶段性进展情况介绍会上获悉,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内的拟南芥和水稻种子萌发已成功启动,目前生长状态良好,后续将开展拟南芥和水稻在太空“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实验。
当夜空中繁星闪烁,其中一颗编号8117,便是以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星。或许他正在俯瞰着这片深爱的田野,也见证着新一代科研工作者们的奋斗与成长。1987年,赵炳然大学毕业后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跟随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这一干就是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