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的万历抗倭援朝之战,是一场对中、日、朝三国历史进程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在丰臣秀吉聚日本战国时代精锐军力入侵半岛、李氏朝鲜“八道尽失”的情况下,大明毅然出兵援朝,经过近七年奋战及外交斗争后,终将日军尽数驱逐,助李氏复国。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中、朝、日在朝鲜半岛进行的这场战争,中国称之为“援朝御倭战争”或“抗日援朝战争”;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或“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1、为何万历抗倭援朝之战必须打?
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一月,日本太阁丰臣秀吉身着明式衣冠,满心欢喜地等待明朝使节宣读明朝国书。朝鲜战场的爱将小西行长回报,明朝答应了自己的全部要求,包括天皇迎娶明朝公主、朝鲜割让一半国土并送王子到日本为质等条件,这说明大明朝已经被日军打服了,自己建立了日本前所未有的功业。
此战中,明军在作战方面,对日军压倒性的打击,无论是收复平壤,还是收复开城,速度都是惊人的。但最终,这场战争最后打了7年之久,期间明朝和朝鲜投入兵力二十万人,所耗粮饷数额甚巨,并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两国的承受能力。
露梁海战是明帝国抗日援朝战争中最后一场海战,但这场海战也是明朝抗日援朝战争中颇具争议的一场海战。有观点认为,露梁海战,明军没有战胜日军。这种观点在明朝抗日援朝战争刚结束时候的朝鲜非常盛行,以至于出现了朝鲜方面对明朝整个抗日援朝战争的负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