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省级飞地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目前,13个省级行政区拥有30多块飞地。但由于面积和人口数量普遍较小,这些飞地一般是基层行政单位,以村或镇居多,很难在地图上看出来。只有两个例外:河北省的北三县、黑龙江省的加格达奇区。▲被北京、天津包围的河北三县其中,又以加格达奇区最有特点。
文/王凯迪作为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大兴安岭地区可以囊括我们对于寒极的一切想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兴安岭地区尽管在行政上隶属于黑龙江省,但大兴安岭地区政府所在地的加格达奇区,却处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上,这个黑龙江管辖的飞地是如何形成的呢?
俄罗斯是如今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国土面积达到1700多万平方公里,虽然大部分地方属于高寒地带,目前难以开发,但这也是一个令人忌惮的体量,不过,这里有一个冷知识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俄罗斯的版图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有两块,这两块没有陆地联系。
教皇们和骑士们的遗产一个国家,我们称之为甲国,在其他国家境内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土,那么这块领土是这个国家的外飞地。与之相对,如果在甲国的境内有属于另一个国家、即乙国的领土(形象地说,就是甲国的版图上被挖去一个窟窿),那么这块领土对于甲国来说是它的内飞地,同时也是乙国的外飞地。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黑龙江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哈尔滨市、绥化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非常特殊,地区行署机关在加格达奇区。但是,加格达奇区设立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飞地是指游离于所属国本土之外,位于其他国家境内或被其他国家领土所隔开,与本土不相连的一部分领土。现在全世界有不少国家拥有飞地,因联系不便,国家对于飞地的存在掌控力相对薄弱,飞地的成因大多复杂,很多历史因素所致。
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方言中也称为“瓯脱地”。]如果某一行政主体拥有一块飞地,那么它无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区域到达该地,只能“飞”过其他行政主体的属地,才能到达自己的飞地。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大多设立于元朝,省界弯弯曲曲、相互缠绕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经过八百多年的变迁,一些地方形成了脱离本省的飞地,孤悬在邻省境内。像黑龙江省的加格达奇就位于内蒙古境内,面积1587平方公里,人口12.9万。
1967年7月在加格达奇镇成立了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接受林业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双重领导,1967年8月,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成立,级别相当于省辖市,地方行政工作是受黑龙江省领导,1967年10月,呼伦贝尔盟把加格达奇镇的党政机关,交给会战指挥部,按《加格达奇区志》记载,这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