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何建鑫 记者 陈晓容)近日,家住垫江县新民镇的老胡遇上一件怪事:本打算将自家种的5000余斤稻谷卖给一位叫黄勇(化名)的粮食收购商,可一过称,却发现稻谷凭空少了七百多斤。已经70多岁的老胡虽然心生疑惑,却架不住黄勇夫妇的一通“忽悠”,同意了交易。
早年间,茅台酒厂的负责人曾说过5斤粮食酿一斤酒,当年被誉为至理名言,但时至今日此话却很难站住脚。根据一些自酿酒的商家表示,现实酿酒根本和茅台说的不一样,要是出酒率那么低,谁还酿酒啊。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为此我特意咨询了一位酿酒师,她在业内已经工作了45年,最后了解到3个真相。
说到历史上哪个朝代老百姓生活比较好,有人会觉得是汉朝,因为汉朝强盛,文功武治;历代史书上记载的往往都是王侯将相、天子帝王,老百姓往往都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上层阶级在每个朝代各有各的富裕,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在各朝各代则各不相同:国泰民安的丰收年份老百姓可以衣食无忧,但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老百姓则会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如果按照现在的工资和价格来折算,大米1.5元/斤,一担按120斤,正七品的一个月收入7.5担米,也就是7.5担120斤/担1.5元/斤=1350元的工资收入了,那是连农民工的收入都不到了,难怪给人感觉钱太小了!
过去交过公粮,卖过购粮和余粮的人都知道,粮店工作人员把你的粮食过称以后,算盘几扒,不仅得出你交粮的总数,还知道你粮食的水分和干粮的折扣,你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如果了解它,当你在收储粮食时,就会让你计算得准又快。
导读:农村10种老物件现在没人用,价值不能忽略,还能说出名字吗?农村人口众多,他们的智慧也是超群的,不像科学家们发明高端的科技,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每天与土地打交道,在日积月累的生产工作中思考与改进中,也发明了很多适合他们自己当地的一些农具,这些农具能很好地帮助农民减轻劳动,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有好多的工具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运用。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许多地方修建了谷仓和备荒仓,将收集的粮食通过谷仓储存起来,成立粮食调剂局调剂粮食,依法打击奸商,平抑粮价,救济难民,有效保障了中央苏区的粮食安全,有力支援了红军反“围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