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经开区雒家房小学吗?现在“她”变这样啦!经开区雒家房小学始建于1956年,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子,但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流动,学校生源逐渐减少,2018年该校被撤并,原来的校园也慢慢闲置了下来。
N海都全媒体记者 王灵婧通讯员 林晶晶 林丽霞近年来,福州市永泰县丹云乡将“乡村旅游+中医药研学基地”模式作为文旅消费的新载体,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将原前洋小学升级改造成森林人家研学基地,让闲置校舍重获“新生”,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旺”起来。
近年来,因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分布的变化,促使金寨县教育布局调整,造成部分校园校舍闲置。目前,全县共有127所中小学校园校舍闲置,校园面积约19.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约4.7万平方米。闲置的校园校舍大多分布在深山区偏远乡村,其中村级小学、教学点约占95%。
近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醪桥镇槎滩小学旧址内,新能源科技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正专注地进行精密焊接与产品组装。这所曾因撤并而闲置的乡村学校,如今通过市场化盘活焕发新生,成为全县首个“闲置校舍转型产业基地”的标杆案例。
“我们全村204户,有一半家庭种姜,每年至少种植大姜200亩,是名副其实的种姜专业村。原北门小学是一所闲置的校舍,结合生姜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将其改造成储存生姜的恒温库,这样既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可以让闲置的资产‘活起来’。
18岁,在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入伍通知书之间,他选择进入军营锤炼自己;23岁,面对退伍后的职业规划,是安稳上班还是挑战创业,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在打拼历练中逐渐成长;如今,26岁的年纪,赚钱能力和经历都已经超越不少同龄人的他,再度出发,投身家乡乡村振兴事业,打造青岛莱西市首个可以同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布局调整,部分学校因地制宜撤并整合,形成了闲置校园校舍。为充分发挥闲置资产效益,姚安县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大力推动“三改”,闲置校园校舍再次焕发“青春”。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农村村社合并和撤点并校使得部分农村校舍资产闲置,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及后续措施,部分闲置校舍已破损、废弃,未进行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盘活闲置校舍,充分发挥其价值,不仅有助于农村环境整治,而且对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记者 田佳玉 通讯员 崔宏园【编者按】近年来,环翠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激发经济创新活力的重点工程,聚焦打造“营在环翠 商通未来”区域品牌,围绕点亮小店经济、盘活闲置楼宇、全力招商引资、助力乡村振兴、壮大产业集群、加快项目建设、力争群众满意七大重点任务,开展
“花都”鄢陵,花木经济蜚声大江南北。但说起工业经济,往往乏善可陈。然而,令人可喜的改变正在发生,且令人刮目相看:2024年,该县完成生产总值425.2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位居全市第一;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市首位。
纸艺坊、布艺坊、陶艺坊、中医坊、刺绣坊……每天下午,位于河南安阳城郊的一处村小里总是格外热闹,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各个工坊里学剪纸、缝香囊…… 离它200米远的“大自然农场”同样热闹:拔生菜、刨红薯、月季扦插修剪、鸢尾花浇水施肥、给小兔清理小窝……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