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秋到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面对国军的第五次“围剿”顽强作战,但由于当时领导人博古和德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飞夺泸定桥》这个故事就讲述了占领泸定桥时惊心动魄的战争,泸定桥桥长103米,宽三米,是一座铁索桥,有13根碗口粗细的铁索,固定在桥的两岸,有九根作为底链,四根分为两侧作为扶手,桥下便是湍急的大渡河水。
《飞夺泸定桥》这一课,目前收入在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一组文章集萃中,在目录栏里并没有显示出具体的篇目,这一组文章均是之前不同时期教材里的红色经典文章,包括:《毛主席在花山》《十里长街送总理》《飞夺泸定桥》《狱中联欢》《伟大的友谊》《囚歌》《春天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油画(网络图片)文:阿斌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为何能创造零死亡而强渡成功的奇迹。上文提到红军在安顺场雇佣船夫运输红军过大渡河的情况。虽然红军可以从安顺场过大渡河,但是靠船运输过河的速度太慢,蒋介石组织的军队正从雅安集结过来,蒋希望在大渡河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