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空间3D打印机,已经在法国波尔多成功完成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能够在微重环境下完成3D打印。该打印机最大零部件尺寸达200×130mm,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台空间在轨打印机打印尺寸的2倍以上。
不久之前,美国宇航局(NASA)刚刚将第二台空间3D打印机送到国际空间站,标志着太空3D打印时代的又一个里程碑。不过很快,这项壮举就要被超越了,因为我大中国也研制出空间3D打印机了!而且尺寸比NASA的还要大!
项目负责人在现场介绍太空3D打印试验方案失重环境下的试验队员抛物线飞机上打印的"中国科学院"3月初,法国波尔多,93次抛物线飞行试验。试验中,中科院太空增材制造技术试验队,利用每次22秒微重力环境,用自主研发的设备和工艺成功打印了目标样品。
本月5日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上搭载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船上还搭载了一台“3D打印机”这是我国首次太空3D打印实验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实验我国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打印”这次打印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蜂窝结构(代表航天器轻量化结构)
2015-09-06 09:03 中国航空新闻网通讯员 许坤我要评论0字号: 2015年8月3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打印出的三维世界”再次来到位于南京紫金创业科技特别社区的中国3D打印研究院,以完成建模作品的3D打印。
2015-03-12 09:20:55 作者:王征【中关村在线原创】3D打印火热!但是每天见诸媒体的报道,都是3D打印可以这样可以那样,几乎无所不能。而成龙的贺岁片《十二生肖》里面,似乎从3D扫描到最终人像打印完成,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事实的确如此吗?
它既可以打印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也可以打印钢铁、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甚至是生命材料,成形尺寸从微纳米元器件到10米以上大型航空结构件,为现代制造业发展及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巨大契机。
由于我国 3D 打印起步较晚,在 2010 年之前的 3D 打印专利申请数量较少,2010 年之后 随着各大科研院所和高校积极参与研究、各大公司积极布局 3D 打印业务,专利申请数量 增长较快,虽然 2020 年以来,我国 3D 打印行业专利授权数量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指标 数量仍较大。
2015-03-23 05:47:00 作者:王小威【中关村在线3D打印频道原创】“谁说胖子不能拯救世界?谁说呆萌不能照顾好爱的人?哼~明明大白就做到了呀~”自从看了《超能陆战队》,小胖就爱上了那个呆萌的白胖子,治愈指数绝对爆棚。
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观察,复合材料连续纤维的3D打印正在处于厚积薄发的节点上,而介于目前金属的3D打印多局限在航空航天及医疗这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应用领域,3D科学谷认为当前的发展趋势使得塑料的3D打印将比金属的3D打印与应用端的结合面具有更加广泛的潜力。
出品:科普中国制作:创新梦工厂 王晓朗 郭明陆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3D打印假肢,3D打印别墅,3D打印肉,3D打印机器人,3D打印心脏,3D打印气管,3D打印巧克力,3D打印无人机,3D打印毛绒玩具,3D打印汽车……还有3D打印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