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废水处理工程研究组研究员孙承林和卫皇曌团队、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仁贵等合作,发展了一种新型光催化水氧化和传统催化过氧化氢湿式氧化耦合的技术,实现了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并将其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水处理。
央广网大连4月7日消息(记者 王松)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材料设计研发策略,开发出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相关成果已于5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暨石化化工行业发展推进大会上,发布了由该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叶茂研究员、刘中民院士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的智能化工大模型2.
氢负离子和电子在晶格畸变氢化镧中传导示意图。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供图你可能知道氢(正)离子、氢原子、氢气,但你可能没听过氢负离子。氢负离子从氢原子改造得到,是氢家族中最神秘的成员,具有强还原性及高氧化还原电势等特点。
记者齐芳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可实现钢厂尾气或者化工尾气的高值化利用,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领导的团队在优化全钒液流电池性能和预测其成本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VFB电堆性能和系统成本的预测与优化策略,该方法为VFB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指导作用,有望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加速VFB的产业化进程。
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Nat. Energy 3篇、Nature Nanotech. 1篇、Nat. Rev. Mater. 1篇、PNAS 1篇、J. Am. Chem. 8篇、Angew. Chem. Int. Ed. 18篇、Nat. Commun. 11篇、Adv. Mater. 26篇、Chem. Soc. Rev. 5篇、Chem. Rev. 1篇,被引45000多次,H因子达111,著作3部,申请/授权专利90余项,任中国化学会Renewables期刊主编,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Energ. Environ. Book Series主编,曾任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副主编。
单位简介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背山面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科研实力雄厚,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
多年来,他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推进的大格局中,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把一个基本上是原始作业的石材加工企业变为一个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高科技企业,成为美丽城乡建设的生力军。19年前,汪前军只身一人从湖北来到大连,带领四、五个人成立了石材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