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党卫队第二型的伪装布罩二战时期,德国头盔使用过各式各样的伪装。其中包括栅栏状铁丝,铁丝织网,油漆,泥土,布套和各种用于固定树枝的网线等。国防军和武装党卫队有着各式型号和伪装图案头盔布制伪装。这些布料根据头盔外壳大小进行剪裁。伪装样式根据地形和季节而变化。
说起德军装备,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华丽且夸张的普鲁士头盔,甭管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在军备审美上,德国一直算得上个中翘楚,尤其二战期间,德军的军用头盔更是数一数二的好看漂亮,不过德国的军用头盔发展之路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现代头盔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在堑壕中作战士兵的头部这一最容易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位,而专门研制和生产的。最初的故事发生在1914年的一天,法军的一名炊事兵在遭遇德军炮击时把铁锅顶在了头上,只受了轻伤,而其他很多人则都死于敌军猛烈的炮火。
很早之前就有个小伙伴让我写一下德军的三大件之一,也就是钢盔的来龙去脉,所以这篇和大家聊聊这玩意。德国人则相对滞后,到1916年才正式装备了被称之为M1916的钢盔,它用马氏体铬镍钢制成,所以不能像英国那种飞碟盔一样冲压,必须热压成型,因此成本也比较高,但好在硬度较高。
二战德国士兵的钢盔是二战中德军的象征,由于其保护后脑勺的合理设计也被当今世界各地的军队广泛使用,二战中德国作战头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前辈——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使用的皮革尖头头盔,而M16头盔开创了头盔历史上的新纪元,直到今天,美军的凯夫拉头盔与80年前的德国M16头盔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一:一战前的德国头盔。
#时事热点头条说#全文7000多字,阅读时间为10分钟在第一款制式煤斗状防护型1916式钢盔出现之前,德意志帝国部队(包括未统一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使用了一种有尖顶的头盔,被称为尖顶盔(Pickelhaube)。
M56型钢盔作为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人民军装备过的一款经典制式钢盔,其设计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的德国兵器部门将一顶崭新的被编号为“M45”的钢盔呈现在“元首”面前时,由于外形实在过于独特,造型丑陋,、怪异(像个乌龟壳),根本不能够代表优秀的纳粹军人高大伟岸的形象,因此惨
北非的极端气候和荒凉的环境需要独特的制服和头盔,以适应德意志非洲军团在那里的作战。1941年,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一名德国士兵在缝纫机前等待他的同伴缝补好他的野战服,两人都戴着非洲军团特有的木髓头盔“M1940 Pith Helmet”
早在一战期间,德军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就很完善,要远胜于当时同期的英、法等阵营,而且德意志士兵都继承了普鲁士的传统精神,作战英勇,忠于精神,在军工方面上也很注重品质,那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一战期间德军士兵的20种标准步兵装备。
二战时期大部分的国家都普及了钢盔,但也并不是每个士兵都有钢盔,对于一些普通部队或者其他特殊部队,在作战的时候,士兵也并非佩戴头盔,而是会选择最基础的作战帽。那咱们这期文章就来盘点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国最具标志性的作战帽。
#暑期创作大赛#二战结束后,旧德国被分割成西德和东德,其中西德跟随西方阵营,东德则跟随苏联阵营,进入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冷战越来越紧张,西德就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阵营,并建立了一支新的武装力量,全称“德国联邦国防军”,并且这支军队全部美式化。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一分为二,跟随北约领导的为西德,跟随苏联华约阵营的叫做东德,经过波斯坦会议后,正常来说德国不能再建立任何武装力量,但进入50年代,随着冷战日益紧张,西德加入了北约组织,并建立了全新的武装力量,东德为了应对,在1956年也建立了一支新武装力量,被称为“东德人民军”,英文简称“N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