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关工作人员视同缴费年限的消失,公务员在退休前晋升职务和职级,是否还有意义?公务员在退休后除了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待遇以外,还要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其他补贴待遇,这些待遇都是和职务职级紧密相连的。
只要是按照程序办理辞职的公务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的工作年限要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所谓的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是指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国家承认的工作年限或是连续工龄,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后要视同缴费年限。
这位朋友从高中毕业以后,就一直在村里的小学担任民办教师,担任了五年了民办教师以后,后来参加高考,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也考上了一所财经类的中专,而且还是一所省属的重点中专,这在当时的民办教师中是非常不错,也引来了很多民办教师同事的羡慕。
体制内外不同的视同缴费年限不重要,最核心的是视同缴费系数的差异!“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网络上的不同群体,为此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根本不存在“视同缴费”,只有“视同缴费年限”,这种人,恐怕也就是小学水平。
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视同缴费年限是否能达到32年,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已工作的人员,以及在国有企业或县级以上集体企业工作的员工等,其工作年限可视为缴费年限。
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统一可以认定30年的视同缴费年限吗?在2024年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间刚好是属于十年过渡期的第10年,而根据规定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都是能够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但能认定多长的视同缴费年限则是因人而异的。
2024年,机关事退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从哪一年计算?在2024年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间大多都是在十年过渡期之内的,只有在2024年10月份到12月份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间才是属于十年过渡期之后的,但不管是在2024年的哪个月办理退休,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实际缴费年限大多都是在10年左右的。
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依据是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劳办发〔1997〕116号)文件。视同缴费年限定义: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按规定应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连续工龄或连续工作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