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个朝代的王爵可是尊贵无比的,哪怕是起义军中的王爵那也是极少数人可以得到的,比如闯王作为首领只是自封一个王,其他下面等多只是一个将军的头衔,即便是大一统的王朝,王爵也只封给宗室成员,王爵一般只是死后追封的荣耀,比如徐达等等,极少数极少数活着封为异姓王,也得有很大的功劳。
历朝历代皇帝子嗣众多,除了被封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之外,其他子嗣都会被封为亲王,早些年的时候,王爵是不分等级的,一字王和二字王只是名字不同,地位其实是一样的,比如汉朝的齐王和淮南王,其实都是一个等级的,差别就在于封地的好坏,而到了西晋时期,实行五等爵位制,亲王、郡王、县王之类的等级开始出来了。
和硕亲王是清代宗室最高爵位,再往上就是皇帝了,但是从封号来看,和硕亲王显然又不是最高的。因为在清初时期,还有四个人获得过更高级的封号,他们的地位都超过一般的和硕亲王。下面按时间顺序分开来讲:第一个是代善从天命至天聪明初年,大贝勒代善的地位无疑是最高的。
明朝爵位,是指明朝时期所封的爵位称号,分为宗室爵位和功臣外戚(勋戚)爵位两种。一、宗室封爵皇子封亲王,下天子一等;授予金册金宝(也就是册封诏书和印玺)。亲王嫡长子年满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王世孙,授予金册金宝,冠服均视一品;亲王其余诸子年满十岁,则封为郡王;授予涂金的银册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