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周六早上9点,周肖从被窝里爬出来,拿起手机打开《崩坏·星穹铁道》,边吃早饭边做任务。吃完后,她继续玩游戏,每天平均玩8个多小时。周肖是河北一所县级中学的高中生,今年16岁,她的学习成绩排在年级中上游,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来源:新华网“一些浏览器有大量暴力色情信息还不能设置青少年模式”“明明开了青少年模式,孩子还是能进行游戏充值”“App里有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但开了未成年人模式,一些有用的内容也看不了了”……时值暑期,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使用各类手机App出现问题而发愁。
由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引发的消费纠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中消协报告,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网络游戏类投诉18075件,同比增长约 22.26%。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包括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难,如未成年人利用家长手机注册游戏账号后高额充值,引发退费纠纷。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部分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实习记者 李其峰“孙女给‘233乐园’里面的《迷你世界》充值了一万多块钱,我给这个游戏公司打了多次电话申请退款,他们不同意。”7月10日,兰陵县75岁老人陈大爷向齐鲁壹点情报站反映,孙女游戏充值遭遇退费难。
游戏平台吸引玩家“不设限”明明识别出玩家为未成年人却主动提示其“编辑身份信息”规避实名认证就这样冒用妈妈身份信息的9岁少年一个月内就在游戏平台充值10余万元被家长发现后游戏平台理直气壮拒绝退款平台的这波“操作”最终被法院叫停因未落实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制义务平台被判担责退还部分费
“未成年人每周只能玩3小时游戏”,距离“830新规”为网游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加码已过去一年有余,近日,深耕中国游戏市场的权威数据机构尼科咨询发布《中国年轻玩家》报告中称目前中国未成年人玩家的人数,减少了3900万,防沉迷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了诸如租号、“人脸包过”屡禁不止、孩子冒用家长游戏账号等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诸未静、蔡姝越;南方财经全媒体 记者吴立洋 上海报道编者按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长期关心未成年人权益及健康成长,关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建设,并持续多年追踪报道背后的产业及合规议题。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未成年人与厂商的“猫鼠游戏”仍在持续。
12月22日,央视曝光未成年人通过租号绕开“防沉迷系统”冲上热搜。记者在某租号网实测发现,支付了4元钱租用1小时后,通过客服给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直接在游戏官方App上进入游戏,整个过程不存在任何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核实验证。
近日,接家长反映后,南方都市报对虎牙直播、斗鱼、B站等平台的游戏直播专区进行调查,发现有直播间存在兜售色情资源诱打赏、主播言行暴躁粗俗,以及直播血腥暴力的“禁播”游戏等情况,而这些均对未成年人“不设防”,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不良引导。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游戏产业创造了超过2500亿元的市场空间,积累了6.5亿的用户规模。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抑制游戏对未成年人潜在的不良影响,也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议题。2021年8月30日网游防沉迷新规发布,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游戏行为做出了更加严格的管控。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用户必须实名注
央视新闻 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近2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近几年来国家举措不断。尤其是2021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每天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网络是未成年人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数字时代,未成年人“触网”已相当普遍。如何为其创造干净清朗的上网环境、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一直是广大家长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今天是6月1日,既是国际儿童节,也意味着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正式施行一周年。该保护法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未成年人进入网络游戏需要实名认证,且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