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造就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塞罕坝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也是河北省最北部。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为大兴安岭余脉,包括塞罕坝机械林场及红松洼种畜场所辖区域。塞罕坝的名字,是蒙语与汉语的结合。这里原名“塞堪达巴罕”,为蒙语,简化为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
塞罕坝人用55年的奉献和坚持,换得青山百万松,真正诠释了“一勤天下无难事”这句话。我们见到听到最多的,是在没膝大雪里修剪枝干的护林员,是每日往返数十公里检查设施提醒游客的防火员,是坚守望海楼几个月不下山的防火瞭望员,是不畏繁难在。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 自古是一处水草丰沛 森林茂密鸟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 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曾是皇家狩猎之所后经清政府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又遭日本侵略者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荡然无存上世纪60年代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几代塞罕坝人经过艰苦创业 不懈奋斗将这里从人迹罕至的荒
大型话剧《塞罕长歌》8月24日晚亮相衡水保利大剧院,角逐文华大奖,一部话剧如何能够再现塞罕坝三代务林人半个多世纪来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如何用舞台艺术诠释塞罕坝精神?一起来看著名剧作家,《塞罕长歌》编剧孙德民的解读。
为持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北京市检一分院推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系列微课,带领大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论述,系统讲述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精神背后的英雄事迹、精神承载的价值品格、精神蕴含的民族特质,引导新时代检察人员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思想原动力,为推进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贡献“一分”检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