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保险政策体系里,视同缴费年限认定可是个相当关键的事儿,它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权益。这一规定是基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政策推进的实际情况,保障企业职工在制度变迁中的合法权益。
计算养老金待遇的时候,我们常会看到一个词,那就是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纳年限大家都懂,就是实际缴纳社保的年限,很多人其实对于视同缴费年限没有概念,其实视同缴费年限也是计算养老金待遇比较重要的一环,那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讲讲视同缴费年限是什么?对养老金有什么影响?怎么认定?
自国务院发布国发〔2015〕2号展开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人社部发〔2015〕28号(以下简称28号文)和人社部规〔2017〕1号,结合劳社部发〔2001〕13号,形成了改革前后国家层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认定体系的基本
2025年退休,企退人员还会有视同缴费年限吗?在2025年办理退休的企业参保人员,能够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也越来越少了,毕竟各地的企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实施时间都是比较早的,那对于工龄比较短的企退人员来说,都是没有可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的工作工龄的,但对于工龄能够超过30年的企退人员来说,视同缴费年限也是能够认定的。
关于用佐证材料代替原始材料,认定参保者的视同缴费年限的问题,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提问。但总是有朋友会持续不断的追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认定我的视同缴费年限,我需要找到什么样的佐证材料,才能认定我的视同缴费年限。
不管是在办理退休待遇核定的时候,还是自己进行养老金测算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一个词,视同缴费年限,很多人对视同缴费年限不是很理解,其实用大白话来讲,视同缴费年限其实就是养老金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可以视同为职工个人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依据是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劳办发〔1997〕116号)文件。视同缴费年限定义: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按规定应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连续工龄或连续工作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
看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基本上都没答到点子上,关于“人事档案参加工作时间如何认定”,其实问的是统账结合前的工龄,也就是开始执行社保缴费,有个人账户之前,参加工作员工的工龄问题,这段工龄也称之为“视同缴费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