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高温肆虐,烈日不仅炙烤着大地,也让古树、绿植苦不堪言。在梓潼、剑阁,两地通过人工增湿、隐患排查等多种举措确保森林生态安全,保护古蜀道上的千年古柏。当前,梓潼县最高气温可达40℃及以上,空气湿度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可达4至5级。
国际媒体人和游客在剑门关景区参观。 王磊 摄一位国际媒体人背诵唐诗《蜀道难》。 王磊 摄 一位国际媒体人在剑门关拍摄节目表演。 王磊 摄 一位国际媒体人拍摄古蜀道两侧的千年古柏。 王磊 摄 国际媒体人行走在古蜀道上。 王磊 摄 两位国际媒体人在千年古柏下行走。
从明代颁布实行的“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到今天《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四川省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的出台,得益于从古至今持续不断的守护,这些古树名木才能够穿越千年,与我们相遇。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0日电 (唐倩 张华洋)“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8月29日,2023年“天府旅游名县巡礼”媒体代表团来到翠云廊古蜀道,感受着古代陆路交通“活化石”的独特魅力。翠云廊。
在广元剑门蜀道翠云廊上穿越历史长河的苍苍柏树中,有一株孤独而神秘的树种——就是这株2300多岁的剑阁柏。这株独一无二的剑阁柏,植于秦惠文王时期。有“三最”知名:最高、最老、最奇。最高,树高27米;最老,树龄达2300年;最奇,它远看似松、近看是柏。
新华社成都9月26日电(记者袁秋岳、萧永航)当你闭上眼,坐在一棵千岁古柏树下,微风轻拂,岁月低语仿佛悄然入心。这棵翠云廊中编号尾号为521的古柏树,远观如象,是专职古柏守护员赵明每日巡护路上的休憩之地,也是他乐于向偶遇的徒步者推荐的心头好。
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有一处特别的存在。它以沉静、厚重的气质,浸润出千年历史的“绿色”印记。剑门蜀道翠云廊现存古树7800多株,其中古柏就有7700多株。古柏平均树龄超过1000年。如果沿着古柏细心寻找,就会看到古蜀道遗迹隐藏在丛林深处。年轮记录下千年历史脉络。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翁宇菲9月2日,参加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亚洲媒体考察团来到四川广元剑阁县翠云廊。剑门蜀道翠云廊起先秦、经蜀汉、至明清,走过两千年历史尘烟,至今仍然保存着蜀道原貌。现存古柏7778株,平均树龄1050年,最高树龄达2300年。
四川省交通宣传中心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为广元曾家山生态旅游环线公路。“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三百多年前,清代剑州知州乔钵被剑门蜀道的美景所触动,题诗《翠云廊》。“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
“徒步古蜀道,对话翠云廊。”9月15日,广元市“古蜀道徒步游”活动启动仪式在主会场剑阁县汉阳镇举行。本次徒步游是当地促进“体育+文旅”融合发展、弘扬古蜀文化的又一精彩盛会。来自各地的徒步爱好者、市民等数千人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图据阿来书房2023年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他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临行前,他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刘彦谷 摄影报道若以无人机视角俯瞰翠云廊,7778株古柏历经千年,绵延挺拔于金牛古道两旁,在崇山峻岭间如蜿蜒苍龙,交错盘旋。“太震撼了,一定好好借鉴!”7月25日,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四川广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