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个宝数据宝投资少烦恼日前,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通信行业电话营销花样百出,诱导升级、隐性扣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3月16日下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文回应称,对新华社有关通信电话营销的报道高度重视,已开展全面自查。
近年来,106短信平台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源头。不法分子假冒银行、知名商家,动辄以“账户异常”“低息贷款”等为由头,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就治理垃圾短信与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达成了共识。
上海市消保委调查数据显示,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这些短信内容繁杂,且存在假冒或混淆签名、设置消费陷阱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然而事实上,政府部门的通知、网站的验证码等大量正规信息也都是通过106短信发送的,因此发送者实名认证成了解题的关键。
此前,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不少人反映,会不时接到自称是运营商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或称能免费升级服务,或说能降低资费……花样繁多的营销活动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套路。3月16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集体就此事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