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年,清华大学女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症状,身体健康遭到极大损害,至今生活不能自理。尽管案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 29 年来,案件调查进展缓慢,凶手至今未能被绳之以法。朱令案成为一起备受关注的悬案,引起了公众对我国司法公正和侦案能力的质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卢健 记者 赵安琪)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今天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巴基斯坦达苏恐袭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进展,强调中方愿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对于“未破案”,北京警方给出的解释是:因从朱令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2022年10月29日,韩国梨泰院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最终导致158人身亡,192人受伤,梨泰院事故也成为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踩踏事故之一。网友们议论纷纷,同时也在为在灾难中丧生的同胞们默哀。殊不知,梨泰院从来就不是什么圣地,建成之后,便时常有命案发生。
确认被两次投毒,但因为缺乏直接的证据,至今没有等来真相。这起长达三十年的清华铊中毒悬案,因为受害者朱令的去世,再次引发舆论的强烈呼声。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案情的始末。朱令呢是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的学生,在她21岁生日那天晚上和父亲呢,在吃饭的时候出现腹痛。
1998年1月8日,一个寒冷的冬夜,内蒙古兴和县鄂卜坪村附近,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命案。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被残忍夺去了生命。惨烈的案发现场,至今仍让当地村民心有余悸。 她生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如今想来,只剩下了无限的惋惜。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图片由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提供流浪女子被奸杀,嫌疑人多次供述有罪,办案检察官却发现疑点,真凶另有其人,十七年追凶路天网恢恢,真相大白之际又起波澜……近日,最高检工作报告公布了这起案件的办案细节。谁是真凶?17年持续追凶“让有罪者受惩、还无辜者清白,彰显法治正义。
一起元宵节发生的故意杀人案,凶手曾被从死缓改判无罪;检察官重返案发现场,复核关键证据,凶手最终受到法律制裁。作为多年来最高检第一个无罪抗有罪的申诉案件,辛龙故意杀人案的办案过程是怎样的?办案检察官带我们揭开迷雾。
“尊敬的公安厅领导,我叫吴某文,来自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今年57岁。2021年11月13日,广东省公安厅“平安厅”信箱收到一封群众来信,来信人吴某文反映:其父亲吴某球于2002年2月的一个夜晚,在平潭镇自家开设的旅馆中遭遇歹徒残忍杀害,请求公安机关核查侦破,缉拿凶手。
【环球时报记者 乌元春】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日前,巴地方法院对涉嫌组织、参与“7·14”达苏恐袭案的几名嫌犯作出判决,包括对个别头目判处死刑。在15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表示,案犯最终被绳之以法,这是对正义的伸张,是对遇难中国同胞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