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的一种,也被称为“甲骨文体”。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大约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之间。《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名称来源于它的书写载体——龟甲和兽骨。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通常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的发现,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 1700 多年的殷商时代,为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文 | 史书自赏编辑 | 史书自赏«——【·前言·】——»#历史开讲#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之一,出现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它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那么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陷入低谷,与西方的崛起,于是西方学者在“西方文明中心主义”的思想需要下,将中华文明视为西方的次生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中华人种西来说”,并否则夏商的存在,认为中华文明是从周代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