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吕老师分享给我的这则视频。听罢林先生娓娓道来的有关阿炳的个中原委。我又找出了姜建华和闵惠芬两位老师演奏的《二泉映月》,分别仔细听了一遍。因为姜老师的版本我还是第一次听,所以就多听了一遍。果然,二位老师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演绎存在很大的不同。
赏析:一首满含血泪辛酸的曲子,铸成了惊艳世界的二胡经典传奇。将阿炳的悲惨人生体现得淋漓尽致;将阿炳的艺术天赋充满着神奇魅力。眼虽不能见,心智却更聪慧;走虽不方便,二胡却映心中。由于社会黑暗、国运衰败,空有一腔热血而无可奈何,空有一身音乐才华而终不裹腹。
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史中,能够排进世界名曲的并不多,而无论怎么排,《二泉映月》都能无可争议地名列前茅,聆听《二泉映月》,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心,它反映了对凄苦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抗争,有人把它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相提并论,它们都以其哀婉流畅的曲调和深邃动人的情感表达,打动了亿万听众。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盲音乐家阿炳(华彦钧,1893一1950)的作品,大约创作于本世纪40年代。阿炳是江苏无锡人。父亲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阿炳4岁时母亲亡故,被寄养在亲戚家,自幼遭人冷眼和歧视,形成他倔强而敢于反抗的性格。由于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技艺。
之所以将《二泉映月》放在前面,是因为这首曲子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1985年美国评出的10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中,《二泉映月》名列榜首,可见,这首名曲在音乐殿堂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其发现过程却纯属偶然。
中新网台州7月8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身着马褂,手持二胡,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曲艺馆,来自美国的“90后”青年史明思演奏起了二胡曲目《太极琴侠》,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的曲调随着琴弓的起伏变换,令人沉醉其中。史明思(右)表演二胡曲目《太极琴侠》引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