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汉沦陷,日军沿着长江向西南大规模进攻,防御的129个师、110万国军被打得七零八落,至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一线希望,却是滞留在宜昌城内的9万吨重要战略器材,如果不是民生轮船公司的卢作孚科学部署,舍命运送,导演了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历史或将被改写。
卢作孚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一巷1-33号,嘉陵江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参观。纪念馆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穿斗式结构,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为峡防局旧址,卢作孚任峡防团务局局长时的办公场所。
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的带领下,去追寻李白、元稹的足迹;渝派纪录片再度发力,这次镜头对准的是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的传奇一生……重庆广电的新一轮“上新”来了——5月8日上午,“一路向前 创新无限——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打造全国一流卫视暨内容创新发布会”举行。
抗战时期,我国涌现出很多爱国商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出钱出力,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救国救民。比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民生实业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先生,他白手起家,凭一己之力,创建国家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
中新社重庆8月22日电 题:卢作孚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有何价值?——专访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卢作孚研究中心研究员任蓓中新社记者 刘相琳今年是卢作孚先生诞辰130周年。作为爱国企业家典范的卢作孚,一生致力于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国之路。卢作孚的企业家精神给新时代企业家带来什么启示?
酉时,冬日明晃晃的太阳西斜。一艘来自重庆的载重500海关担的“厂口麻秧子”木帆船停靠到了涪陵县水码头。卢作孚与船长孙正明和他的两个跟班程心泉、朱正汉步下船来。攀登码头那陡峭的石梯时步履匆匆,卢作孚实在是心急如焚。民生公司以好兆头开航的“渝合航线”不到四个月便被迫停航了。
情况万分危急之时,一位清瘦的中年人出现在宜昌,利用长江水路,指挥24艘轮船和1200余只木船,冒着日军的狂轰滥炸,用短短40天的时间将3万余人和6万余吨物资设备从宜昌经川江抢运到重庆及四川后方,被称作“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晨阳如同一团火球,映红了大江两岸。静泊重庆朝天门码头挂了彩旗的“民生”轮轰鸣起来。码头上人山人海,“热烈祝贺民生公司胜利启航”的大幅标语在晨风中飘摆。这年夏历七月二十三号,是民生公司同仁永志不忘的日子。7时整,站在驾驶舱内的卢作孚喝令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