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上海书展期间,商务印书馆与上海图书馆联合举办“有声的中国与无尽的女界——‘人文史丛书’新书发布会”。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夏晓虹主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陈子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参与对谈。
文/彭玉平我认识陈平原教授的时间不短,读他的书也不少,但此前的认识还很不全面很不到位。今年春节,广州的气温很低,最低还有过摄氏1度的记录,但24卷的《陈平原文集》一直放置在我的案头,帮我驱除了不少寒意。
陈平原老师在我们眼中,哪怕已届古稀,仍是一位不折不扣,怀揣着理想和激情的“新青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24卷共44种包含了文学史、学术史、文化史、教育史各领域研究专著及散文随笔集的皇皇巨著《陈平原文集》。
很多年来,陈平原一直有个念想,希望可以躺在自家的沙发上休息。早先居住条件有限,愿望奢侈难及,后来搬了几次家,房子越来越大,他便特意买了一张四人位的L型沙发放在客厅。可惜梦想还是没能成真。这张沙发如今只能将将坐下两个人,其余的地方全都被堆叠成摞的书籍占据了。
燕麦粥,飞机餐剩下的面包黄油,陈平原和夫人夏晓虹的早餐很简单。 但这对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术伉俪的书房、他们的阅读、他们的写作,却极其讲究,其家中“坐拥书城”的风景,早已在文化界传为佳话。 近日,艺绽记者来到陈平原、夏晓虹家中对“书城”进行了探访。
燕麦粥,飞机餐剩下的面包黄油,陈平原和夫人夏晓虹的早餐很简单。但这对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术伉俪的书房、他们的阅读、他们的写作,却极其讲究,其家中“坐拥书城”的风景,早已在文化界传为佳话。近日,艺绽记者来到陈平原、夏晓虹家中对“书城”进行了探访。
燕麦粥,飞机餐剩下的面包黄油,陈平原和夫人夏晓虹的早餐很简单。但这对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术伉俪的书房、他们的阅读、他们的写作,却极其讲究,其家中“坐拥书城”的风景,早已在文化界传为佳话。近日,记者来到陈平原、夏晓虹家中对“书城”进行了探访。
岭南近代文化名人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人。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右)和岭南文化探寻者郑焕坚在广东梅州的黄遵宪纪念馆探访。
中国古书字大行稀,平均来说,以半叶九行十八字本居多,古书的开本大致相当于洋装书的24开,一册古书大多分为两卷,一卷大约在一万多字,古书的半叶通常不足两百字,而洋装书的一页大多在九百字以上,一册32开本的洋装书以中等水平计约十几万字,若以24开本计,则是二十几万字,因此,古书与今书比起来,在同样字数下,体积要大十倍以上。
燕麦粥,飞机餐剩下的面包黄油,陈平原和夫人夏晓虹的早餐很简单。但这对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术伉俪的书房、他们的阅读、他们的写作,却极其讲究,其家中“坐拥书城”的风景,早已在文化界传为佳话。近日,艺绽记者来到陈平原、夏晓虹家中对“书城”进行了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