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77至1896年之间,清朝一共购买了德国克虏伯公司大炮2000多门,以至于在中国从北到南的岸防都能见到克虏伯大炮的身影,其中广西镇南关的金鸡山炮台就安放了三门120毫米口径克虏伯要塞炮。金鸡山三炮台鼎足而立,尽指南方,180度皆可轰击,或远或近均能命中。
资料图:德国克虏伯305mm后膛炮 资料图:被日本掳去的镇远305mm主炮炮弹,至今仍陈列在日本 资料图:克虏伯工厂专为运送重型火炮而特别制作的起重架,当年中国购买的305mm火炮应该也曾用这种起重架搬运过,从图中可以想见,运输这种庞然大物时的情景该有何等壮观。
甲午战争前后的速射炮统计数据和改装计划:在甲午战争之中,北洋海军吃的最大的亏就是缺少速射炮。相比于日舰合计67门的完美型速射炮,北洋海军只有6门35倍120毫米克虏伯早期型速射炮。正在准备逃跑的济远号结果就是在海战之中,北洋的火力处于单方面被碾压的状态。
#旅顺##军事##历史##记录我的2024#这几天满屏都是热议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顺手带旺了俄国远东城市海参崴,今天写个和旅顺,海参崴,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有些联系的--白玉山日本神社纳骨祠门口的那两门克虏伯炮。
看这些影视作品,比看中国男足还让人闹心,中国男足无非就是给全国人民添堵,让全国球迷不痛快,他们最多也就是个高薪低能,拿钱不办事,多吃点海参,平时没事跟球迷打个嘴炮,有点玻璃心,别的大毛病都没有,就算这些钱让这帮货挣走了,这也是肉烂在锅里,但是这些影视剧,尤其是战争神剧,把历史全都给歪曲了,那就是扯淡,那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
像《甲午风云》这类影视作品,还反复演绎这个说法,让它成了大家心里的一根刺 。从数据上看,1888 - 1894 年,北洋舰队平均每年军费也就 130 万两,连日本海军同期预算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这些钱里 80% 都用在舰船维护上了,真正花在弹药生产上的资金还不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