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巴黎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7月26日开幕。作为河北省唯一获得巴黎奥运会采访证的媒体,河北日报将派出两名记者赴巴黎现场采访报道。即日起,纵览新闻客户端推出“眺望巴黎”专栏,与您一起展望这四年一度的世界体坛盛会。
“塞纳河畔,左岸的咖啡,我手一杯,品尝你的美……”一提起巴黎,脑海中总能想起周杰伦的歌曲《告白气球》。经历12个小时的飞行,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我就和同行的老前辈刘老师,来到这个著名的“打卡地”——位于巴黎铁塔脚下的塞纳河边。
当地时间7月23日晚,北京日报社巴黎奥运会特派记者组一行经过近十小时的飞行抵达巴黎后,很快转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庆祝仪式会场——特罗卡德罗广场,提前感受到了这场特殊开幕式的氛围。抵达巴黎的戴高乐机场后,走出机舱,清凉之感立即袭来。但身体凉爽的同时,记者们的心却是暖的。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马上到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就要开幕了。这一届奥运会,主打一个环保,换句话说就是省钱,用旧馆举办比赛,用渔网做床垫,就连奖牌,也用到了埃菲尔铁塔上“抠”下来的废料。
塞纳河上,左右两岸不同群体的故事,宛如文学一样脍炙人口。埃菲尔铁塔俯瞰塞纳河,最令人瞩目的是不同时期建设的大桥,成为连接大巴黎各区的交通大动脉。这些大桥,最令人瞩目的特质就是大桥桥墩和大桥重点部位上的城市雕塑。 探访开幕式之余,塞纳河上大桥的城市雕塑,引起记者的关注和思考。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河南日报理论部、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推出特别策划《“甲”设》,邀请专家学者就怎样更好地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出谋划策。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外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供图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教室里,随处能见到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物件。本报记者 刘少华摄法国学员玛丽—安吉·博约莫(左)在老师安然(右)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古筝这一中国传统乐器。
《二十城记》立体书影。一说起法国巴黎,所有人的脑海里都会想到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午夜巴黎、红磨坊……一个充满艺术色彩的传奇城市立即浮现在人们脑海。那么,这个城市的建筑是如何体现它与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气质的呢?巴黎是一座格局极为明确的城市。
这是第二次到巴黎,上一次是在20年前。说实在的,出国也不那么容易,路线尽量别重复。但此次为了享受在地中海上邮轮的漂泊,便忽略了部分行程。除了巴黎,此次重复走过的城市还有罗马和巴塞罗那。自我安慰,虽然重游,会有新拓展和新体验。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河南日报理论部、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近日推出特别策划《“甲”设》,刊发社科专家就怎样更好地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的理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