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 图片来自网络1937年初,我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的军事论集《国防论》出版,在书的扉页赫然写着:“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客观地说,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要论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确实相差甚远。因此,进行一场正面的、硬碰硬的战争,不是中国的选项。
蒋百里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国民党高级军事顾问。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赴德国研习军事。1912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1938年5月起代理陆军大学校长,11月,病逝于任上。追赠陆军上将军衔。
蒋百里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深沉的思想者,他深知,中国要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不能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更需要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凝聚起全民族的抗战意志,他四处奔走呼号,发表演讲,写文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励着无数中国人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
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蔡锷、李烈钧、张澜、许崇智等为同期,蒋百里与蔡锷志同道合,,蔡锷是维新人士,又是梁启超弟子,蒋百里得以结识在日本避难的梁启超,并拜其为师,梁也很欣赏蒋百里的文学才华,二人亦师亦友,能被梁大师看得上的不会是一般人。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清光绪八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硖石镇,是清末以来中国首屈一指的军事家、战略家。他一生致力于国防理论研究,1937年出版了《国防论》,“门生故旧满中华,声誉影响及世界”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1918年9月,蒋百里参加“欧洲考察团”,回国后发表《德国战败之诸因》一文,详细分析了当时德国在形势、政略、军略上的失败,得出德国军国主义的失败乃“军阀之祸”所致的结论,从而改变了自己以往认为军队可以改变一切的思想,发现比军队更好深刻而有力的战争决定因素是老百姓。
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 这个故事要说的,是一位奇人。这个人的名字,在民国的历史上,一直若隐若现。说他有名,却并非大红大紫,说他无名,民国每一个名人,都对他非常尊敬。他叫蒋百里,是一个从没有带兵打过仗的陆军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