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河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家,中国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他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担任《上海证券报》《国企》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主笔,其评论雷人雷语频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什么现在的“砖家”如此不受待见?为什么所谓的学术人员整天胡说八道?竟然还有现代版“何不食肉糜”!中国学术圈的名声都是被这些人搞得没有任何公信力,拜托能不能长点脑子!德不配位,你作为国家的“栋梁”,教书育人,你高高在上下不来了?
题|北大博士:农民不懂种地,表面锄禾日当午!列出原因,大家认可吗。比如说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博士、央财王福重教授,在参加某档访谈节目时,就曾公然表示:农民根本就不会种地,别看表面上“锄禾日当午”,其实根本就不懂育种,不懂突然改良。
最近,有专家提出,老百姓的土地上交给国家,变成国有土地,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种地的农民像上班一样,按政府规划去种地,时间、施肥、打农药都听政府安排,而农药、化肥、种子的成本也由国家承担,丰收时也由政府统一组织队伍来收!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农民都是非常勤劳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能让很多人心疼和动容,不过经济专家王福重却认为,农民勤劳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他们把种子撒在地里,就回家睡大觉了,种子都是自己生长,发芽,所以我们吃的粮食跟农民的关系很小。
“在种地这个事情上,农民这个偏导数是非常小的,而地那个偏导数是非常大的。我们不知道这种人读书究竟读到哪儿去了,农民与粮食关系不大,反而是土地与粮食关系大,其推理过程放到今天的社会上,几乎可笑得令人喷饭!
每一种技艺都需要继承,这对于种地这件事,显得更为重要。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吃饭,而农民自古以来就是“盛饭”的人。可是,随着年轻人的争相进城,以及种地利润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村的年轻人,早已经开始排斥种地。
我是一名普通的80后农民,出生在河南周口,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记得1990年还吃不饱,而且不是我们一家,大部分村里人都是如此,靠红薯,玉米面接济,那时生活苦,但是大家过的都很快乐幸福,因为大家都一样,而且都有自己的耕地,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只要不懒惰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农民去地里锄两垄地,就回家睡大觉去了。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一位大学教授,甚至是中国最高学府北大的教授,他就是北大王福重,就拥有一个提高学历地位的人,却多次在公共场合说出这些雷人的话,如今,他已经被北京大学开除,这完全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