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没有债务纠纷,手机却莫名收到催收短信,弄得用户心烦意乱。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宝山法院)审结了一起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因短信服务提供者未尽到审慎义务,依法判决短信服务提供者与短信内容提供者承担共同侵权责任。
“【360借】放款成功,余额186652.6元,点链接确认到账……”最近,上海市民杨先生屡屡收到显示为“360借”的号码发来的上述短信内容。在社交平台搜索“360借”发现,近几个月来,全国各地都有人反映接到了类似的短信。到底是“360借条”的广告引流,还是诈骗手法?
没借网贷的你被催收了吗?“吴XX,通过网贷平台申请1000元贷款多次提醒未处理,若在24小时内未处理,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打包报备到户籍地人民法院开庭处理,处罚滞纳金共计约13650元一并由你本人全部承担。”
“喂,您好,我是**的客服人员,我们有一笔贷款,您需要吗?”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骚扰”电话应该不会陌生,大家往往也是“一挂了之”,虽然很不喜欢被这样“毫无隐私” 地打扰,但也很无奈,毕竟生活中类似的“电话”太多或短信相当“普遍”。
“【360借】放款成功,余额186652.6元,点链接确认到账……”最近,上海市民杨先生屡屡收到显示为“360借”的号码发来的上述短信内容。出于对身份信息被盗用借款的担心,杨先生纠结数日后还是点开了链接,跳出的是个“360借条”的页面,并引导其到软件商店下载“360借条”。
没有贷款却频繁收到验证码和催款短信甚至还有催收公司打来电话对其进行辱骂3月13日,江苏南京六合警方公布一起利用催收进行诈骗的案件。记者了解到,在被短信骚扰的同时,对方还利用社交软件发布恶意评论,“胁迫”当事人打钱。唐女士频繁收到验证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