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吴勇强 刘颖华华灯初上,静谧的肇庆七星岩像一幅大型山水画一般,在城中铺开。湖面波光粼粼,湖边清风徐徐,宜人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古迹积淀,让它一直成为不少旅游爱好者向往之地。景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2016年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显示,山西现存剧种38个,但除去4个保护传承较好的本土剧种及3个外来剧种外,剩余31个本土剧种从覆盖区域、受众、传承院团数量等方面衡量,已属于稀有剧种。
来源:环球网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6月22日在江苏扬州启动。创新形式,讲好“运河的故事”。
来源:【新甘肃】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杨延琴敦煌,丝路咽喉,文明交汇。10月19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走进甘肃敦煌莫高窟,一起探寻穿越千年的文脉故事。采访团一行走进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浩浩大江,千古风流,中华文脉,生生不息。“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诗经》的咏叹;“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是屈子的行吟。汉赋昳丽,恢宏磅礴;唐宋风华,溢彩流光;明清小说,世情百态。
东南网8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贤强 雷光美 黄琼芬 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4月以来,泉州持续活跃于全国文旅热榜:“宋元中国·海丝泉州”获评“2024年城市文旅品牌创新十佳案例”;“打造最具烟火气的世界海丝名城”入选“2024全国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十大经典案例”;在“2024
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又孕育出独具魅力的文化。如今,四川省成都市这座拥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已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古老悠久、持续繁荣的城市历史让天府之国的文化始终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夏鼎商彝,秦砖汉瓦,唐彩宋瓷……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
这些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瑰宝,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蕴藏着民族精神基因,在历史云烟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时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厚重、内容丰盈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是中华文明闪耀于世界东方的生动剪影,是立体展现盛世中华万千气象的真实写照,更折射出广大华夏儿女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赓续绵延中华文脉的坚实足迹。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开栏语】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2023年6月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开栏语】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