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叶薇) 上海正瞄准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布局未来产业,酝酿“核爆点”。去年3月,上海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首批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被授牌。一年过去,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贾永标 上海报道】3月21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一周年”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临港新片区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以来,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4333亿元,同比增幅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2亿元,同比增长10.3%。
这是位于上海S2沪芦高速公路上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标志“海鸥门”(2023年8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资料图作为上海首批三个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临港新片区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一年来进展如何?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
·未来上海市将从四个方面持续推动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一是办好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二是聚力推进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三是聚力实施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四是聚力丰富政策工具箱。·临港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目标到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从生物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到可再生能源,蓝色国土蕴藏丰厚“宝藏”。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批深海“黑科技”加快挺进产业“新蓝海”。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刚刚闭幕的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上,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成为嘉宾们关注的焦点。
东南网11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赖昊拓)和“油耗刺客”藤壶水下对决,在狭窄的海底管道清洗顽垢……这些工作,水下机器人均可代劳。在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一批针对特殊场景、应对未来产业之需的黑科技新装备,凝聚起海洋向“新”力量。
来源:【人民网】2018年7月,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艾森迪”)在上海揭牌,并宣布由其生产的250马力的无人遥控潜水器下线。这是中国中车“下海”后,在国内研制生产的首台套深海装备,它不仅能潜入数千米深的海底,还能提起几吨重物,堪称深海的“大力士”。
阳光勉强射进三米深的水底,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德鲁·斯塔福斯(Andrew Starforth)紧盯着监视器上履带小车的行进轨迹。在暗光浅水环境,这台“水龙号”浅水挖沟机自主识别路线,边前进边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