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原告殷某是一名配音演员,他意外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化后,在被告之一某科技公司运营的平台上对外出售。殷某将某科技公司、某软件公司、某文化公司等被告起诉到北京互联网法院,主张被告的行为已侵犯其声音权益,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被告均否认侵权。
□ 本报记者 徐伟伦AI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AI技术应用到声音领域,是否面临侵权风险?司法又将如何回应?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组成五人合议庭,依法公开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该案中,原告殷某以配音为职业,曾录制多部有声作品。
作为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市版权局承办的“数字时代版权创新发展与保护治理”沙龙于9月20日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就数字化浪潮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版权保护与治理所带来的挑战话题,进行深入思考与交流。
人工智能,也就是“AI”,这个词一直非常火热,随着科技浪潮席卷而来,不断有一些AI技术走进大众视野,比如“AI换脸”“AI换声”等:视频中的角色可以变成你想替换的任何人;比如一些生成式AI,你只需要输入一些提示词,它就能帮你写作、画图......
今天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进行一审宣判,认定作为配音师的原告,其声音权益及于案涉AI声音,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案涉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
央视新闻 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宣传活动网络投票近日已启动,49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件在网上进行展示,并接受社会公众投票。
中新经纬5月11日电 题:平台和创作者AI翻唱须取得著作权人允许作者 肖飒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近日,TikTok网友用AI创作了一首“Heart on My Sleeve”很快蹿红网络,引来1000多万人围观。
殷女士是一名配音师。2023年5月,她发现某平台出现了用自己的声音配音的视频。网上流传的视频中的配音是AI处理后的声音,但殷女士仍能迅速辨认出其是自己的声音。殷女士发现,这些配音是一款名叫某某工坊的软件转化的。用户输入想要配音的文字,点击按钮,软件就能将文字转化为相应的声音。
据报道,在各大视频平台上,名为“AI孙燕姿”的歌手用孙燕姿的音色和咬字,翻唱了周杰伦、赵雷、郭顶等多位华语乐坛的经典歌曲。视觉中国供图只要你一声令下,输入一段语音,AI技术就能够让你变声为“孙燕姿”“周杰伦”甚至“LadyGaga”唱上一段。
其实AI歌手的技术原型在我们身边早已有之,例如车载地图软件以男女明星的声音来导航,甚至可以合成自己声音的导航软件,但相比此类略呆板的、逐个读字的软件,AI歌手初步实现了一种更连贯的、音色音质水准较高的表达技术,是AI模仿技术的突破,AI歌手的出现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能做什么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