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台湾女孩林彦菱创作的插画《无惧黑夜的种子》斩获安徒生(国际)艺术奖金奖。这幅插画描绘了一个在海底会发光的植物,寓意着在黑暗中点亮希望,“正如童话大师安徒生留给世界的礼物,黑暗不再是光的阻碍,而是一份知晓冷暖的温柔与胸怀。
(在苏台胞面面观)台湾美少女南京养殖“最幸福”的土鸡:听巴赫 住“豪宅” 玩户外中新网南京10月29日电 题:台湾美少女南京养殖“最幸福”的土鸡:听巴赫 住“豪宅” 玩户外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住在这里的台湾土鸡是无比幸福的。每只鸡独享着单室套“豪宅”,“房间”里恒温恒湿。
在山东啃煎饼,游甘肃尝牛奶鸡蛋醪糟,玩转古城西安,品一品腊汁肉夹馍和biangbiang面……台湾女孩戴安的这个春节过得可谓“有滋有味”。戴安来自台湾宜兰,因为自小爱看大陆电视剧,她征得父母同意,于高一时独自来到江苏学习、生活,如今已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
在南京玄武区D9街区,有一家特殊的烘培咖啡店——“喜憨憨烘焙咖啡公益空间”,几乎看不到堂食的客人,来自中国台湾的刘杰带着孩子们一起制作甜点。“这里有20多个残疾孩子,每个孩子我都可以讲出故事,这几年他们变化很大,这也是我坚持做这份公益事业的动力。”67岁的刘杰说。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期盼。 前不久,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台湾籍学生张家嘉从南京返回台湾,与家人共度春节。即便隔着一道海峡,但无法阻挡她对家的思念。在她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家人团圆,便是春节的意义所在。 这位21岁的台湾女孩,已经在南京生活了近三年。
陈翰霖和几位台湾小伙伴在南京开设了街舞工作室。 朱晓颖 摄中新网南京1月12日电 题:台湾青年南京“舞”动花样年华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华灯初上,南京市中心一家名为Dance Island的练舞房里响起轻快的乐声。
中新社南京6月16日电 题:台湾女孩“码头”喊话新台青:天高地广 勇敢追梦中新社记者 杨颜慈六月的南京骄阳似火,台湾姑娘何思颖在办公室里,语速飞快、逻辑清晰,就像一个能量满满的“小太阳”,对工作充满干劲。图为何思颖。
中新网南京11月5日电 题:台湾一家两代人在南京深耕幼教行业:把快乐带给每个孩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日前,在南京鼓楼区老菜市的常乐幼儿园,阳光洒满操场,孩子嬉闹跑跳。幼儿园负责人柯鑫和幼师一起,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处处欢声笑语。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01:21戴安给老师同学云上拜晚年。 视频来源:戴安抖音号(01:21)“今年很幸运可以回台湾过年,想和在南京的亲友云上拜个晚年。”2月5日,台湾女孩戴安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祝福视频。为了契合当天正月初五迎财神的习俗,她还特意戴上了财神形象的国潮耳环。
中新社南京4月19日电 题:台湾青年南京当拍客博主“食游”六朝古都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总是反戴棒球帽,将走街串巷、寻觅美食视为最正经的事,体重一不小心涨了不少,流量一直不温不火。”以一段自我调侃为开始,台湾美食博主谭峻向中新社记者道出了自己在江苏南京“逛吃逛吃”的故事。
现代快报讯(记者 史童歌)无论在哪里,都要好好过年,这是中国人最真挚、最浪漫的祝福。龙年新春到,浓浓的年味连接着海峡两岸,串起了两岸一家亲的温暖。龙的传人同过新年,对于00后台湾女孩戴安而言,这个春节过得“别有一番滋味”。“我的爷爷是青岛人,今年春节是我第一次回青岛,超级激动!
中新网南京2月8日电 题:两岸青年南京展厨艺 同做同享团圆饭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龙年除夕临近,南京老城南朝天宫街道的农家小院里张灯结彩,宾客穿梭。小院中央支起了大锅灶,煮鸡烹鱼,热气蒸腾。8位长期在南京工作的两岸年轻人约定到此小聚,在小院里动手张罗一桌团圆饭。
扬子晚报网11月8日讯(记者 薄云峰)11月7日“宁台青年创意市集”在南京夫子庙北广场热闹开场。来自两岸近百名年轻人与青创企业同心共创,为南京市民奉献了一场带着浓浓亲情的精彩盛宴。王伟超 摄薄云峰 摄薄云峰 摄聚焦青年需求,探索助益两岸青年成长的南京实践青春是南京的城市名片。
“说走就走,这是一趟没有期限的旅行。”黄韵亲送给自己的30岁礼物,是一场从台湾出发,首站南京,期限不定的大陆之旅。从5月26日抵达南京,到现在,不到两个月,她在这座城市感受温暖,寻找机遇。“真实的大陆是什么样,只有来了才知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80后”台湾青年黄瓈莹的父亲,是早年间随着台商赴大陆投资热潮,跨越海峡、扎根长三角创业的老台商。由于家族房地产事业接班需要,2012年,黄瓈莹辞去在泰国清迈山区当华语老师的工作来到南京,与父亲共同“操持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