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相须”出自宋代郑樵《通志》:“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通志·乐略·乐府总序》)今天我们谈两个字:“礼”和“乐”,这两个字在中国文化的精神建构中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今天我们主要也是从精神层面来讲这两个字的。
作者:张莉莉(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儒家礼乐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简言之,礼是一套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准则的体系,体现、维护尊卑、长幼等群体之间的差异化关系和地位:“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这里不乏鼎鼎大名的诗人的作品,包括刘希夷、陈子昂、孟浩然、李白、高适、岑参、白居易,等等。有许多发现都弥足珍贵,比如韦庄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描写唐末黄巢起义时的大乱局面,韦庄当年因此名声大噪,号称“秦妇吟秀才”。
荀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杰岀的教育家、廉明的政治家、古代唯物主义理论家,他是较早提出廉政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公元前284年, 青 年荀子抛家舍业去燕国游说, 由于燕国新贵族与老贵族激烈的争权夺利, 朝臣勾心斗角 。
先秦时期是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音乐理论逐渐完备,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基本框架,成为最早成熟的中国古典文艺理论门类之一。《礼记·乐记》是中国早期乐论的集大成之作。蔡元培《音乐杂志发刊词》说:“吾国言乐理者,以《礼记·乐记》为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