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今天(3月13日)对媒体表示,“美国与乌克兰在沙特会晤后提出的‘30天临时停火建议’只是为了让乌克兰军队得以喘息,而俄方的目标是长期和平,期待着一个考虑到俄方利益和安全关切的和平解决方案。
2025年3月11日,俄乌冲突迎来关键转折——乌克兰宣布接受美国提出的30天全面停火建议,并称此举旨在为和平谈判铺路。然而,俄罗斯此前多次强硬拒绝“部分停火”,称其为乌方“喘息之机”。这场停火能否真正落地?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大国博弈?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3月16日,总台记者获悉,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有关乌克兰问题的30天停火提议只是为目前处于困境的乌克兰军队提供喘息机会。在俄军正在各个方向推进的情况下,提出停火提议,可以将其视为某种为乌克兰军方争取时间从而进行重新武装和重新部署的手段。
导语: 2025年3月18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长达2小时的电话会谈引发全球震动!双方不仅达成“30天能源设施停火”协议,更宣布俄乌战俘大规模交换。然而,俄方强硬要求“西方彻底停供武器”,梅德韦杰夫更以“基辅炸肉排”暗喻乌克兰命运,欧洲被嘲为“菜单上的开胃菜”。
导语2025年3月11日,美乌在沙特吉达达成“30天全面停火”协议,引发全球关注。乌克兰态度逆转的背后,是战场压力、美国施压与经济利益交织的结果,而俄罗斯是否会接受这一提议,成为停火能否落地的最大悬念。
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后,乌克兰于2025年3月11日接受美国提出的30天临时停火协议,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战场形势变化及经济人道危机等多重因素。从国际公共视角看,乌克兰的妥协既是迫于现实压力的无奈之举,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冲突长期化的普遍担忧。
2025年3月19日凌晨,俄罗斯总统普京下达了一项引发全球关注的指令:俄军立即停止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攻击,为期30天。这一决定源于此前一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紧急通话,双方就俄乌冲突中能源设施停火达成共识。
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延长乌克兰战时状态当地时间14日夜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决定自3月24日起将乌克兰战时状态延长30天。相关命令已提交至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等待批准。乌克兰最高拉达此前在2月24日投票通过了关于在乌克兰全境实施战时状态的总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