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3月26日,北京北洋政府发布大总统令,特派王正廷为筹办中俄交涉事宜。王正廷就任后立即通知越飞从日本回北京开议,因越飞奉召回国,王正廷就与苏联代理代表达夫庆进行预备性会谈,就中东铁路、外蒙古和华侨等问题交换意见。
1949年12月,毛主席以祝寿为名前往莫斯科拜访斯大林,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国,也是极为重视的行程,此前毛主席曾经多次计划前往苏联,但一直遭到斯大林的否决,毕竟斯大林也知道毛主席的来意,除了寻求苏联的援助外还要重新签订一份条约,签订新条约的目的就是拔掉苏联插在中国头上的一根肉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就准备去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重签中苏友好条约。苏军是1945年8月9日对日宣战,出兵80个师150万人,5500多辆坦克,1800架战机,在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分三路大军进入东北,以绝对优势突破日本关东军放线,歼敌70万余人,关东军被迫投降,日本政府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外交层面亟待破局。中国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急需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寻求有力的支持与合作。苏联作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与中国地缘相邻,且同属社会主义体系,加强与苏联的关系对新中国至关重要。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我亲历亲闻的云谲波诡的外交岁月中,既有惊涛骇浪,亦有风和日丽,偶尔也有机缘巧合。20世纪80年代初,鉴于中苏两国国内及国际形势变化,双方都着手调整政策,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缓和,开始改变一个时期只对抗、不对话、不往来的全面僵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