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青县王召庄村的王氏祠堂,历经四百余载,名扬京南,其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古建风格,堪称建筑艺术之精华,屋檐四角的几串古式风铃,在风的吹拂下响起让人自重自省的铃声,至今令老人们回味无穷,可惜这一凝聚历史与艺术的古建筑于1943年8月遭日军纵火焚烧,大火着了七天七夜方熄。
历史上看,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具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妫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冒姓王氏,共同点在于多数是以爵为氏的,这个祠堂里供奉的子乔确是王姓源头的一支。
本报记者 顾 春图①:华堂村中的巷道。 沈天鹏摄(人民视觉) 图②:华堂村中的碉楼。 沈天鹏摄(人民视觉) 图③:摹《兰亭序》帖卷(局部)。 影像中国 图④:在华堂村古宅中,一个孩子在老师指导下练字。 范大成摄(人民视觉) 图⑤:华堂村王羲之故居金庭观航拍图。
来源:【湖南日报】清明刚过,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的乡野村间烟雨蒙蒙,一座明代风格的祠堂建筑散发着古朴清朗的气息。“衡阳第一家”,湖南四大名祠之一,衡阳市楹联文化之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溪王氏宗祠有着诸多叫得出来的“头衔”。
明永乐年间开村,6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崇文尚教的民俗,也见证着代代传承的“忠、义、孝、善、学”的祖训。它以“太平”为名,也把文明善美刻在了每一名村民的心底。匆匆的时光,停留在古老的祠堂、书舍,古榕树之上,就这样等待着与我们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