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政策的支持下,MBO(管理层控股)在中国资本市场如火如荼开展,相关的争议也一直不绝于耳。不过要说到引起轩然大波的,倒不多见。其中,郑俊怀当年在伊利实施的“伪”MBO,绝对是典型。现在回顾这一案例,仍足以给后来人警醒。
郑俊怀,中国最具争议的企业家之一,1983年起任呼市回民奶制品厂厂长,一手缔造了伊利集团。他在事业鼎盛的2004年锒铛入狱,四年后重获自由。罪名是挪用公款,一个至今他仍旧强烈否认的罪名,只是多年过去,他也已经有些疲于再抗争。
在这份名为《关于对郑俊怀声明的回应和郑俊怀涉嫌犯罪的揭露》的声明中,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以实名列举了郑俊怀此前表示“对伊利受到谣言攻击不知情”的多项证据,并指出郑俊怀、其女儿郑海燕和李希晓等人捏造虚假“内幕”制造不利于伊利谣言的其他证据。
1999年,被伊利扫地出门的牛根生建立了蒙牛集团,此时的伊利已经稳坐中国奶制品头把交椅,还全力打压蒙牛,蒙牛处境艰难,岌岌可危。牛根生从一个刷瓶子的职工干到了伊利的副总裁,1999年牛根生在担任伊利副总裁期间,伊利的市场营销全部归他管理。
今天继续开始财报的实战,本篇为《2022年伊利股份年报》之四,本系列主要是为了加固财报学习,供有需要的同仁知悉。再次提醒,本系列我分享的内容主要以我对财报的学习和感悟为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文章中的疏漏和浅薄在所难免,请诸君且看共学,美哉!
也因此让牛根生从小就懂得看人脸色,每天在想的都是怎么去满足别人的需求。1983年郑俊怀成了牛根生所在牛奶厂的新厂长,郑俊怀在众多工人中看中了牛根生,不仅仅是因为牛根生有着高中文凭,而且牛根生工作认真又充满热情,他每天做的是洗瓶子的工作,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也从未懈怠过,每一天总是最早到、最晚走。
在众多行业中大家只记得了老大和老二,至于老三是谁,就没人关心了,而蒙牛与伊利就是一对冤家,从蒙牛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两者必然会成为,不死不休的“一生之敌”,在超市里,漂亮的灯光打在二者的促销区上的时候,殊不知,在场外,蒙牛与伊利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乳业巨头,却背地里进行着正当的不正当的殊死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