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说》线上系列课程来喽“自然说”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讲解员团队推出的针对青少年及成年的专题课堂利用较为科普的语言来解读深奥的自然科学内容打造一个集“专业性”“系统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博物馆专题课堂讲解活动01最古老的羽翼02穿山甲03小小表情包04不会飞的巨鸟05爱的“告白”
说到飞行,我们首先会想到鸟,但鸟类并不是这个星球上最会飞的生物,最会飞的生物是昆虫。昆虫虽然渺小,但数量却极为庞大,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昆虫种类就超过了100万种,而在这100万种昆虫之中,有超过95%的昆虫都拥有翅膀,可以实现不同高度和距离的飞行,特别是像蜻蜓这样的飞行能手,不仅飞行速度快,而且可以完成不合常理的急转弯,还能够在各个方向上水平移动,如此高超的飞行能力,不仅是鸟儿所无法比拟的,就连人类最高精度的飞行器也无法望其项背。
短翅水鸡,又称塔卡黑秧鸡或南秧鸡,产于新西兰的不能飞行的珍稀鸟类,19世纪初期认为已经灭绝,但1948年又于新西兰南岛的河谷中发现,这种独特的鸟有吸引人的绿色羽毛和大红色的嘴,但他们的身体笨重、翅膀太短,以至于不能飞,更有趣的是,这种鸟成对是一夫一妻制,一生可以在一起生活12年或更长时间。
图注:空中翻滚的鸽子飞行是许多鸟类都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会飞。不会飞的鸟类有许多,其中鸡、鸵鸟和企鹅可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三种,另外还有渡渡鸟、奇异鸟等。除了这些一看到名字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它们的身姿的鸟类之外,还有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鸟类也不会飞。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福建地调院”)团队联合对新发现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的研究,揭示了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
上一篇文章讨论了中国学者在考古学的新发现,今天我来谈谈一项古生物学上的新成就,由一个庞大的国际学术联盟执行,十天前一口气发了29篇论文,其中8篇主要论文登在Science为它们出的一期特刊上,而最重要的核心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一个很年轻的中国学者,叫做Zhang Guojie,2005年才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拿到博士学位,现任深圳BGI的研究副主任。